柬泰和平进程的背景与转折
柬埔寨与泰国长期存在边境争议,导致双方多次爆发武装冲突,给边境地区带来严重的人道和经济损失。据柬埔寨统计,冲突导致12所学校和8所医院关闭,经济损失超过2亿美元,泰国宋卡府边境贸易额在7至9月间环比下降35%,多个跨境物流通道中断[1]。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一局势,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积极介入斡旋,成为和平进程的关键推动力量。
2025年7月28日,柬泰双方在马来西亚总理安华的多次调解下达成“立刻且无条件”停火协议,标志着和平进程进入实质阶段[1]。10月26日,在第47届东盟峰会期间,泰国总理阿努廷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马来西亚总理安华的共同见证下签署和平联合声明,强化了协议的约束力[1][3]。这份声明不仅确认撤军,还首次将“争议区域界定”纳入后续磋商议程,为根本解决领土争端奠定基础[1]。
撤军与重型武器分阶段撤离
和平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双方同意分阶段撤出边境地区的重型武器和高威力武器。2025年10月31日,柬埔寨第四军区与泰国第二军区在边境地区委员会特别会议上达成详细的撤军路线图,明确了撤军的时间表和监督机制[2][7]。
撤军分三个阶段推进:
– 第一阶段(11月1日至21日):撤出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分三波进行,东盟观察小组(AOT)负责监督和核实[2][4]。
– 第二阶段(11月22日至12月12日):撤出所有牵引式和自行火炮,涵盖105毫米至155毫米口径的多种型号[2]。
– 第三阶段:后续撤军计划将根据局势调整,确保边境地区军事紧张局势持续缓解[2]。
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玛丽·索切塔强调,柬方将与泰方紧密合作,确保撤军计划的全面、准确、高效和透明实施[4]。
相关配套措施与边境安全
和平协议不仅限于撤军,还包括扫雷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配套措施,旨在巩固和平成果,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1]。泰国方面也加强了边境管控,国家安全委员会原则性同意沿边境修建围栏,以防止非法越境和维护边境秩序[4]。
外部因素与国际影响
柬泰和平进程的推进伴随着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参与被视为推动协议签署的重要因素,但也引发了对“域外大国霸道强压”的批评[3]。美国在东盟峰会期间的高调介入,以及对中国官员不参加签署仪式的要求,显示出大国博弈对地区和平进程的影响[3]。尽管如此,东盟方式仍被认为是未来调解柬泰争端的关键机制[3]。
和平进程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此次柬泰和平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双方从长期对峙走向合作的转折点。撤军行动不仅缓解了军事紧张,也为边境地区的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1][2]。协议中首次明确将领土争议的根本解决纳入议程,显示双方愿意通过和平手段和国际法框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
然而,双方在具体执行细节上仍存在分歧,未来和平进程仍面临挑战。持续的第三方监督、双方政治意愿以及区域大国的平衡作用,将决定柬泰和平的持久性[3]。
—
结语:和平的起点,合作的未来
柬埔寨与泰国边境和平进程的推进,是区域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撤军行动和联合声明不仅缓解了紧张局势,更为两国开启了对话与合作的新篇章。和平不是终点,而是持续努力的开始。未来,只有通过信任建设、法律框架和多边合作,柬泰才能实现真正的边境和平与繁荣。
:
[1] www.163.com
[2] cn.nhandan.vn
[6] nai500.com
[7] cc-times.com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