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交易所(Bursa Malaysia)近期加强与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合作,旨在降低外国基金大规模抛售本地股票的风险。马来西亚财政部(MOF)指出,此举是为了应对近年来外国资本持续流出对市场稳定性的冲击。根据RHB研究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马来西亚股市的净外国资本流出额达到164亿令吉,是2024年全年流出额的四倍。这一趋势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马来西亚经济前景、政治环境以及全球宏观因素的担忧。
为应对这一挑战,Bursa Malaysia与监管机构共同推出多项投资者参与计划,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沟通,以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此外,马来西亚中央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也密切监控非居民资金动向,数据显示,2023年非居民从股市流出的资金为23亿令吉,而2025年已远超此水平。目前,外国持股比例已降至约19%,为历史最低水平,此前长期维持在22%至23%之间。
与此同时,Bursa Malaysia还推动可持续投资产品的发展,例如与AmInvest合作推出马来西亚首个且唯一的可持续与负责任投资(SRI)合格ETF,旨在吸引注重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的国际资本。该ETF追踪FTSE4Good Bursa Malaysia指数,筛选标准结合了透明的ESG方法与流动性要求,符合国家向低碳和可持续经济转型的目标。
此外,马来西亚政府也意识到,尽管总理安华政府多次强调马来西亚是高价值投资目的地,但国际投资者仍因国内风险和外部环境恶化而保持谨慎。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如2025年9月中旬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也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尽管9月曾出现罕见的净外资流入,但10月市场再度转为净流出,显示外资信心仍不稳定。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SC)提醒投资者,部分外国券商未获本地监管许可,虽受国际权威机构监管,但在马来西亚缺乏申诉渠道。投资者若选择此类平台,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
外资撤离背后的深层原因
马来西亚股市近年来频繁遭遇外资大规模撤离,背后原因复杂。首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向。2025年9月美国降息后,部分资金短暂回流,但很快又因对马来西亚经济前景的担忧而再度流出。其次,马来西亚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政治局势虽相对稳定,但改革进程缓慢,令国际投资者信心不足。此外,东南亚区域竞争加剧,新加坡、印尼等邻国也在积极吸引外资,进一步分流了原本可能流入马来西亚的资金。
交易所与监管机构的应对策略
面对外资持续流出,Bursa Malaysia并未坐视不管。其与监管机构合作,推出一系列投资者参与计划,旨在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效率。这些计划包括加强信息披露、优化交易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例如,与AmInvest合作推出的SRI合格ETF,不仅丰富了投资选择,也向国际市场传递了马来西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此外,交易所还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沟通,确保马来西亚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减少外资进入的障碍。
可持续投资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可持续投资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趋势。Bursa Malaysia推出的SRI合格ETF,标志着马来西亚在ESG投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ETF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工具,也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环境、社会与治理表现。未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这类产品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尤其是注重长期价值和风险管理的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与监管挑战
尽管马来西亚积极推动市场改革,但投资者保护仍是重要议题。部分外国券商虽受国际监管,但在马来西亚缺乏申诉渠道,投资者若遭遇纠纷,只能通过外国监管机构解决。这增加了投资风险,也影响了部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马来西亚监管机构需在开放市场与保护投资者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吸引外资,也要确保本地投资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总结:稳定市场信心是关键
马来西亚股市的外资流出问题,反映了全球经济环境与国内结构性挑战的双重压力。Bursa Malaysia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以及推动可持续投资产品的发展,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然而,要真正稳定市场信心,还需在经济增长、政治改革、监管透明度等方面持续努力。只有当国际投资者看到马来西亚具备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外资大规模撤离的现象才能真正得到遏制。未来,马来西亚需在开放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
[1] thesun.my
[3] www.aminvest.com
[4] www.stashaway.my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