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迈向人工智能国家的战略布局
2026年财政预算案明确展现了马来西亚政府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AI)发展的坚定决心,标志着国家正稳步走向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国家”的宏伟目标。预算案不仅在资金投入上力度空前,更在政策设计上体现了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的全面支持。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多维推进
政府在2026年预算中安排了多项重点资金支持:
– 跨部委拨款59亿令吉用于研究、开发、商业化和创新(RDCI),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 近2000万令吉拨款强化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NAIO),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20亿令吉投资建设国家主权人工智能云平台,由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主导,打造安全、高效的AI云端环境。
– 5300万令吉设立数字加速补助金,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及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 10亿令吉融资与补助金支持中小企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发展金融机构(DFIs)推动企业升级。
此外,政府还通过税务优惠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AI及网络安全培训,特别是给予中小微型企业参加国家工业人工智能理事会(NAICI)认证课程的费用50%税务减免,促进技能转型和人才储备[1][2][8]。
人才培养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人才是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预算案中拨出1500万令吉支持科技奥林匹克、国家科学周、科学之旅和移动科学计划等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同时,MCMC与多媒体大学及新兴技术伦理卓越中心合作,设立人工智能转型中心,推动具有文化敏感性的AI研发,确保技术发展符合社会伦理和本土需求[2]。
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融合
马来西亚不仅注重技术研发,更强调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新工业大蓝图(NIMP)工业发展基金拨款1亿8000万令吉,支持制药、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和可持续发展等高影响力领域,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竞争力[6]。
政府还支持大马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MIMOS)研发区块链和深伪技术识别,强化数字安全和创新能力[2]。
政策连贯性与未来挑战
尽管预算案在资金和政策设计上取得显著进展,业界专家和机构仍强调需要持续的政策协调和跨部门合作,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转化为全国范围的实际效益。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采纳率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应扩大激励范围,涵盖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加快整体数字转型步伐[1][8]。
绿色转型与AI创新的协同发展
预算案不仅聚焦AI,还强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对采用本地绿色科技产品的企业给予100%投资税务免除,推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和低碳转型。这种绿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为马来西亚经济注入新动力,提升国际竞争力[8][9]。
结语:迈向智能未来的坚实步伐
2026年财政预算案体现了马来西亚政府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眼光和决心。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和政策激励,马来西亚正构建一个创新驱动、技术领先的AI生态系统。未来,持续的政策协调、企业参与和绿色技术融合将是实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国家目标的关键。马来西亚正以稳健的步伐,走在智能科技引领的时代前沿。
:
[1] www.moomoo.com
[2] www.enanyang.my
[3] news.futunn.com
[4] news.seehua.com
[7] news.cri.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