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坚定维护国家关键政策,尤其是保护其“土著优先”(Bumiputera)政策,同时达成降低对美出口关税至19%的协议。这一立场体现了马来西亚在全球贸易压力下,平衡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的策略。
坚守土著优先政策:民族利益的底线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明确表示,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尽管面临来自美方关于取消或削弱土著优先政策的压力,但马来西亚坚决拒绝妥协。该政策旨在保障占多数的马来族及其他原住民群体在经济和社会资源分配中的权益。美国方面认为这一措施具有歧视性,不符合国际贸易原则,但最终接受了马来西亚坚持保留该项政策[2][4]。
这一态度反映出政府对国内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高度重视。安瓦尔指出,虽然可以通过放弃某些非核心议题换取象征性的胜利,但这将损害数十万国民利益,因此必须以人民福祉为首要考量[2]。
关税调整:务实应对全球贸易环境
根据最新协议,马来西亚同意大幅削减或取消几乎所有来自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使98%的美国产品享受更低甚至零关税待遇。这包括部分农产品如水果和海鲜等。然而,为保护本国战略产业及汽车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制,政府保留了消费税等部分征收权[1]。
此次调整使得双方贸易壁垒明显降低,有助于促进双边商品流通和投资合作。但同时,美国也要求马方承诺未来五年内采购价值高达15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包括半导体、航空航天及数据中心设备等领域。此外,还包括由国家航空公司购买价值190亿美元波音飞机订单,以及能源巨头每年采购34亿美元液化天然气[1][3][5]。
巨额承诺背后的挑战
虽然降低关税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但分析人士警告,这些庞大的采购承诺可能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据报道,这笔涉及2400亿美元规模的大额交易义务,将成为未来几年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若无法有效管理,将可能加剧财政压力并影响整体经济平衡[3]。
此外,美国针对半导体行业基于“1962年贸易扩张法案第232条款”的调查仍未明朗,该条款允许因国家安全理由施加额外关税。对此,贸工部长提醒需保持警惕,应对潜在风险[1]。
结语:坚守原则中的灵活应变
此次谈判展现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在全球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如何巧妙平衡内外需求。一方面,坚持维护民族根本利益不动摇;另一方面,在非核心领域采取务实妥协,以避免过高关税带来的负面冲击,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政治智慧,也彰显了对民众福祉负责的执政理念。在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如何稳健推进双边合作、保障国内产业安全,将是检验政府能力的重要课题。
:
[2] www.bernama.com
[3] www.scmp.com
[5] www.thevibe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