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加强对美国原产AI芯片的贸易管控
马来西亚政府于2025年7月14日宣布,立即对所有美国原产的高性能人工智能(AI)芯片实施出口、转运和过境的严格管控。根据《战略贸易法2010》(STA 2010)第12条“全面控制”条款,涉及此类芯片的个人或企业必须提前至少30天向相关部门申报并获得战略贸易许可证。这一举措旨在堵塞监管漏洞,防止敏感技术被滥用或流入非法渠道[1][2]。
背景与动因:技术安全与国际压力交织
此次管控措施出台背景复杂。一方面,美国与马来西亚正就拟定于8月1日生效的针对美出口产品25%互惠关税进行谈判,高性能AI芯片的转运问题成为双方关注焦点之一。另一方面,有报告指出,一家中国公司可能利用配备Nvidia芯片的服务器在马来西亚训练大型语言模型,这引发了对美国芯片技术被间接用于外国AI开发的担忧[1]。
马来西亚通过此次政策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任何规避出口控制或从事非法贸易活动行为,并强调所有在本国运营实体必须遵守国际义务,以避免遭受二级制裁风险[2]。
政策内容详解:从申报到许可
– 适用范围:所有源自美国制造且具备高性能特征的AI芯片,无论是直接出口、转运还是过境。
– 申报要求:个人或企业须至少提前30天通知主管机关,并申请战略贸易许可证。
– 法律依据:《战略贸易法2010》第12条“全面控制”规定,即使该类物品尚未列入《战略物项清单》,只要存在被滥用风险,也需纳入监管。
– 执法力度:违反规定者将面临严厉法律制裁,体现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信誉决心[2][3][4]。
影响分析:多维度考量下的新局面
对产业链及市场影响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重要环节之一,马来西亚此举可能短期内增加相关企业合规成本和操作复杂度,但有助于提升整体供应链透明度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的大环境下,加强关键技术出口管理符合大多数国家趋严趋势。
对中美关系及区域合作影响
限制美国原产AI芯片流通部分回应了华盛顿对敏感技术外泄风险担忧,同时也反映出东南亚国家在中美科技博弈中的微妙平衡。通过强化法规执行,马来西亚试图展示其作为负责任国际参与者形象,同时避免成为绕开制裁规则的平台[1][2]。
对未来政策走向预测
目前该措施属于临时性“补漏洞”性质,官方正在评估是否将高性能AI芯片正式纳入《战略物项清单》。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扩展及相关硬件升级换代,可以预见类似管控将更加细化且常态化,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信息安全挑战[1][2]。
总结展望:迈向更规范、更安全的信息时代
马来西亚加强对美国原产高性能AI芯片进出口管理,是其积极响应全球科技治理新趋势的重要体现。这不仅是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更是履行国际责任、防范潜在风险的重要步骤。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精准而审慎的政策调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构建公平、公正、安全、有序的信息技术生态奠定基础。未来,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各国如何协调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将决定全球数字治理格局的新走向。
:
[3] evertiq.com
[5] 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