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承诺:重塑信任的反腐之路
冰冻三尺:腐败的严峻挑战
腐败问题在马来西亚并非新鲜事,它像一个顽固的“痼疾”,深深影响着国家的肌体。根据透明国际2020年的调查,高达71%的马来西亚民众认为政府腐败是一个严重问题。议会、警方和政府官员被认为是腐败感知度最高的公共机构。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公众信任度被侵蚀的真实反映。
虽然过去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国家反腐计划(NACP)在2019年帮助马来西亚在透明国际廉洁印象指数(CPI)中排名上升,但整体而言,马来西亚在CPI上的得分和排名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令人警醒,也凸显了反腐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马来西亚反腐委员会(MACC)首席专员Azam Baki曾透露,从2018年到2023年,马来西亚因腐败损失了高达2770亿令吉。这笔巨额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沉重打击。腐败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削弱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破冰行动:新成员带来的希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理安瓦尔对反腐特别委员会(JKMR)进行人事调整,任命三位新成员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位新成员包括:上议员Nik Mohamad Abduh Nik Abdul Aziz、上议员拿督斯里Awang Sariyan教授以及浮罗交怡国会议员拿督Mohd Suhaimi Abdullah。他们的任命,特别是其中两名成员来自反对党,被认为有助于增强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此举旨在提高公众对政府提升廉洁和治理水平的信心,这与“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理念所强调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价值观是一致的。反腐特别委员会在马来西亚的反腐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负责向总理提供关于腐败问题的建议,并审查马来西亚反腐委员会的年度报告。此外,该委员会还负责审查反腐咨询委员会(ACAB)的意见,并对MACC的年度报告寻求澄清和解释。
希望新成员的加入能够满足公众对委员会独立性、效率、有效性、透明度和问责制的要求。
蓝图与挑战:国家反腐战略
这次任命发生在马来西亚推出2024-2028年国家反腐战略(NACS)之后。国家反腐战略是国家反腐计划(NACP)的延续和加强。其愿景是推动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廉洁繁荣的国家,并通过三大任务来实现:维护法治、创造透明和问责文化、鼓励社区参与反腐工作。
国家反腐战略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包括在未来十年内将马来西亚在透明国际廉洁印象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前25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NACS提出了五大战略和60项子战略,涵盖教育、公共问责、公众声音、执法和激励措施。这些战略旨在加强马来西亚各行各业的廉洁、透明度和问责制,包括政治人物、公共行政部门、政府采购、执法机构、法律和司法机构、私营部门以及公众。
然而,国家反腐战略的实施并非没有挑战。有批评指出,过度依赖廉洁印象指数排名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存在局限性。此外,NACS在监测和评估实施进展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并且遗漏了一些关键的改革措施。例如,将总检察长和公共检察官的权力分开,以及加强国家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未完成的国家反腐计划中的倡议,并未完全纳入国家反腐战略的子战略中。
腐败的根深蒂固,不仅仅在于制度,更在于政治干预等深层原因。尽管政府承诺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并赋予MACC充分的调查权,但改革的步伐被认为相对缓慢。如何确保反腐机构的独立性,避免政治干预,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战。MACC首席专员的任命程序也受到非政府组织的批评,认为目前的任命方式可能导致首席专员对总理负责。
前行的力量:重塑信任的关键
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任命新的反腐特别委员会成员是重要一步,但这仅仅是开始。正如总理安瓦尔所希望的,这一举措能增强公众对政府提升廉洁和治理水平的信心。
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国家反腐战略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和持续的监督。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至关重要。只有当反腐努力真正触及腐败的根源,制度改革得以深化,问责制得以落实,公众的信任才能真正得以恢复。
让这束阳光照亮马来西亚的反腐之路,让信任的种子在公开透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这需要政府、机构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国际排名,更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繁荣、充满希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