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上的“技术砝码”
近日,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在谈及马美两国就关税问题进行的初步谈判时,披露了美方提出的四项主要要求,其中一项便是“保障美国技术安全”。这并非泛泛而谈,美方明确表示,希望确保相关技术不会落入其“不认可的对象”手中。尽管官方并未直接点名,但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限制措施,不难推测美方的主要担忧指向技术向中国的转移。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马来西亚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半导体封装、组装和测试环节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一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正寻求“中国+1”的策略,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以外的地区,马来西亚因此成为吸引外资的目的地之一。例如,英特尔、美光、英飞凌等半导体巨头都在马来西亚扩大投资。同时,辉达(NVIDIA)等公司也与马来西亚伙伴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云计算设施。这些投资带来了先进技术,也让马来西亚面临如何平衡与两大经济体关系、确保技术流向符合各方关切的挑战。
“unwanted hands”的忧虑:深层考量
美国对技术安全的担忧,源于多重深层考量。
国家安全是核心驱动力
美国认为,先进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具有潜在的军事用途,流入其认为的“不认可的对象”手中,可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通过出口管制等手段,限制这些技术的扩散,是美国维护自身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
经济利益与技术领先地位的维护
美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将技术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被“窃取”或不正当使用,可能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损害其经济利益。因此,通过贸易谈判等方式,要求贸易伙伴加强技术保护,防止技术泄露,是其维护自身经济优势的体现。
供应链安全与韧性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流向难以完全掌控。美国担心,如果技术在供应链中被转移至其“不认可的对象”,不仅会削弱其技术封锁的效果,还可能增加供应链的脆弱性,带来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和可靠性,是各国都在努力的方向。
马来西亚的平衡术与挑战
面对美国提出的技术保障要求,以及中美科技竞争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重塑,马来西亚正努力寻求平衡。
吸引全球投资
马来西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包括美国和中国的科技企业,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马来西亚自身的半导体产业也在积极发展,并推出了国家半导体战略,旨在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避免“选边站队”
马来西亚需要谨慎处理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避免“选边站队”。马来西亚不能选择在中美之间站队,而是要保护自身的利益。这意味着马来西亚需要在吸引投资、发展技术的同时,遵守国际规范,并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对敏感技术的管理和监控。
监管与合规
此前,有报道指出美国怀疑通过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售辉达芯片的事件。这无疑增加了马来西亚在技术流向问题上面临的压力。马来西亚已经表示将加强对半导体的监管,并成立了特别工作组来加强行业监管。如何有效地追踪和监管技术流向,确保其不会流入“不认可的对象”手中,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是马来西亚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保障与非关税壁垒
技术保障要求也可能涉及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问题。美方提出的要求中,也包括讨论非关税贸易障碍。技术保障相关的合规要求、监管措施等,如果设置不当,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复杂性。马来西亚需要在与美方的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减少技术保障要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展望:在不确定中寻找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技术因素在地缘政治中的权重日益增加。美国在与马来西亚的关税谈判中提出技术保障要求,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对于马来西亚而言,这既带来了挑战,也可能带来机遇。
提升供应链可靠性
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和合规体系建设,马来西亚可以提升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可靠性和吸引力。在遵守国际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自身的高科技产业,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投资,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根本之道。
倡导开放合作
马来西亚可以在国际场合发声,倡导开放合作、反对技术壁垒,争取更有利于本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过程中,扮演好“桥梁”的角色,促进技术和贸易的自由流动,符合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同利益。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美国对技术保障的要求,是其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供应链重塑背景下的战略考量。马来西亚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智慧地应对这一复杂局面,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