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之外的风暴
电影“出海”的经济账与政策推手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逐渐转向海外,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和激励措施。许多国家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和现金返还政策,吸引电影制作前往。例如,加拿大、英国、保加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和捷克等国家,都通过这些优惠措施显著降低了制作成本。对于预算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大制作而言,节省下来的开支相当可观。
此外,海外拍摄还能提供独特的取景地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在一些工会力量相对较弱的国家。这些因素叠加,使得海外制作在经济上更具吸引力。过去二十多年来,许多美国电影制作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导致美国本土的电影制作面临困境。
以洛杉矶为例,近年来电影制作活动和就业机会大幅下降,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劳工罢工以及传统娱乐公司为发展流媒体服务而过度支出。洛杉矶电影拍摄天数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22.4%。虽然美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仍然表现强劲,2023年出口额达226亿美元,贸易顺差153亿美元,但这似乎未能阻止部分制作外流的趋势。
关税大棒:剑指何方?
特朗普提出的100%关税,其核心目标是扭转电影制作外流的趋势,将就业和产业留在美国本土。他认为,其他国家提供的激励措施是一种“协同努力”,对美国电影产业构成了“国家安全威胁”,甚至将其视为一种“宣传”手段。特朗普已授权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立即启动程序,对所有在外国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
然而,这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目前仍不明确。关税将如何适用于那些跨越多国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电影?是针对外国制作公司,还是包括在美国公司在海外制作的电影?这些细节的缺失给电影界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潜在的冲击波:谁会受伤?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无疑将在全球电影产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对于好莱坞自身而言,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目的是为了吸引制作回流,但许多美国大片已经在全球各地取景拍摄,以获得更具吸引力的视觉效果和故事背景。100%的关税将极大地增加这些影片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可能迫使制片公司吸收更高的成本,或者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票价上涨,从而影响票房。
其次,这项政策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中国已经在此前削减了美国电影的进口数量,新的关税可能会加剧贸易紧张关系,对好莱坞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造成冲击。一位制片人表示,报复性措施将“扼杀我们的产业”,因为美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收益巨大。
再次,独立电影和国际电影爱好者可能成为“附带伤害”。美国的电影节,如圣丹斯和特柳赖德,是展示国际电影的重要平台。高额关税可能会阻碍外国电影的引进和展映,让美国观众更难接触到全球优秀的电影作品。
最后,如何对流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征收关税也是一个难题。如果一部外国制作的剧集通过美国的流媒体服务播出,是否需要缴纳关税?这涉及到复杂的数字内容税务问题,执行起来可能面临巨大挑战。
争议与前景:前路几何?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引发了广泛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保护美国电影产业、增加就业的必要措施。而批评者则指出,此举可能适得其反,损害好莱坞的全球竞争力,并引发国际贸易纠纷。此外,一些人认为,导致电影制作外流的根本原因是其他国家更优惠的税收政策,而非外国对美国电影产业的“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各州之间也存在争夺电影制作的竞争,例如加利福尼亚州正试图通过增加税收抵免来吸引制作回流。这表明,即使在美国国内,电影制作的地理分布也受到经济激励措施的深刻影响。
目前,关税政策的实施细节尚未公布,其最终影响还有待观察。电影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涉及复杂的融资、制作和发行网络。简单粗暴的关税手段能否真正解决美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挑战,并实现“美国制造”的目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政策的细节和执行力度,更取决于全球电影市场的反应和各方力量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