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成海:为何节水刻不容缓?
你或许觉得每天用水几百升是理所当然,洗澡、洗衣、做饭、冲厕所,这些日常活动都在消耗着宝贵的水资源。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整个槟城,这座拥有180万人口的城市,每人每天多用一升水,累积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槟城水务局(PBAPP)的首席执行官拿督K·帕斯曼纳坦指出,虽然将人均日用水量从去年的261升降至250升看似微小,但这微小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长期效益,关乎供水的充足与安全。如果全槟城的居民都能做到这一点,每天就能节省下高达1980万升水。这笔巨大的“水财富”对于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悄然显现。降雨模式的改变导致槟城主要水坝——亚依淡水坝和直落巴巷水坝的有效蓄水量分别下降了22.6%和13.1%。尽管这些水坝的设计依赖雨水补给,但持续的低降雨量和厄尔尼诺现象的长期影响,使得它们的恢复面临挑战。孟光水坝则主要依靠吉打州姆达河的抽水来补充。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带来的冲击,积极主动地节约用水,是确保槟城未来供水稳定的必然选择。
回溯与展望:槟城的用水足迹
要理解250升这个目标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槟城过去的用水情况。在2024年,槟城居民的人均日用水量为261升,比2023年的284升下降了8.1%,创下了24年来的新低。尽管如此,这个数字仍然高于马来西亚全国平均水平的237升,更是远超用水效率极高的新加坡(141升)。槟城曾一度因低廉的水费而成为全国人均用水量最高的州属之一,2021年甚至达到305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期以来相对低廉的水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节约用水的紧迫感。
值得肯定的是,槟城在降低人均用水量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2024年的显著下降,部分归功于新的水费调整、公众意识的提高以及有针对性的节水宣传活动。尤其是2024年2月实施的新水费,通过对一定用量内的水提供回扣来鼓励节约。此外,居民们对干旱期水坝水位下降的担忧,也可能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节约用水。
尽管如此,261升距离250升的目标,仍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槟城水务局(PBAPP)计划在2025年设定新的节水目标,以期将人均用水量进一步降低,向新加坡等区域内的用水效率榜样看齐。
多管齐下:实现目标的路径
将人均日用水量降至250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水务部门和全体居民共同行动。
首先,提高公众意识是关键。让每一位居民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和影响,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来。这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来实现,例如在社区、学校开展节水讲座,通过媒体平台分享节水小窍门等。
其次,推动用水效率技术的应用。例如,推广使用节水型卫浴设备,鼓励家庭和企业进行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用水量。
再次,水费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合理的定价机制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真实价值,鼓励用户更加珍惜用水。虽然提价可能会带来一些争议,但如果与节水回扣等激励措施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推动节约。
最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长远之策。槟城目前正在实施总投资超过10亿令吉的“2030年水应急计划”项目,旨在提升供水能力,确保到2030年满足全州的需求。这包括提升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建设新的输水管道等。此外,槟城还计划与霹雳州合作,实施跨州的调水计划,以增加原水来源。这些基础设施的改进,虽然不能直接降低人均用水量,但为应对未来的用水需求增长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节水的意义:超越数字本身
将人均日用水量降至250升,其意义远不止于数字的减少。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当下,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保护地球资源方面的责任。节约用水,就是以实际行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资源充足、环境健康的家园。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洗菜时用盆接水,洗澡时缩短时间,不随意浪费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行为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应对水资源挑战。
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槟城将人均日用水量降至250升的目标,是其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的积极尝试。这需要政府、水务部门、企业以及每一位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意识、推广节水技术、优化水费政策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槟城有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地区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节约用水,并非意味着降低生活品质,而是一种更智慧、更负责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宝贵的水资源,共同迈向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