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敲响警钟:水库水位下降的现实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全球各地的水资源都带来了严峻考验,槟城也不例外。持续的干旱和异常的气候模式,让依赖雨水补给的水坝面临水位下降的困境。例如,自今年一月以来,大坝的有效蓄水量已有所减少,其中亚依淡水坝和直落巴巷水坝的有效蓄水量分别下降了22.6%和13.1%。尽管孟光水坝主要依靠吉打州姆达河的水源补充,情况相对稳定,但整体水库蓄水量的减少,无疑给槟城的水供系统带来了压力。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干旱,还有降雨模式的改变。虽然年均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降雨强度增大,导致洪水风险上升,同时也意味着雨水难以有效渗透补给地下水和水库。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使得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和紧迫。
从“用水大户”到节水先锋:槟城的转型之路
长期以来,槟城的人均用水量在马来西亚位居前列。去年的数据显示,槟城居民的人均日用水量为261升。虽然这比2023年的284升有所下降,创下了24年来的新低(2000年为255升,但当时人口较少),但与全国平均水平250升以及新加坡的150升相比,仍有较大的节水空间。
槟州供水机构(PBAPP)深知降低用水需求的重要性。他们将今年的目标设定在人均日用水量250升,比去年减少11升。这看似微小的11升,如果由全州180万居民共同实现,每天将节约下惊人的1980万升水。这笔巨大的水量,相当于每天可以装满3330万个1.5升的饮用水瓶。
节水的深远意义:不仅仅是省钱
实现250升的人均日用水量目标,其意义远超数字本身。首先,它有助于确保全州的供水充足性和稳定性。在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降低需求是保障未来用水安全的重要策略。其次,减少用水量可以帮助稳定和均衡水压,尤其能缓解分销管网末端和高地地区(如威南和西南县)的间歇性供水问题。这些地区更容易受到水压波动和供应中断的影响。
此外,节约用水也是应对长时间干旱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降低发生水危机的风险。这对于依赖水库补给的槟城而言至关重要。
多管齐下:推动节水成为全民行动
为了实现250升的节水目标,PBAPP和槟州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他们认识到,要有效推动节水,必须提高公众对水价值的认知。过去,槟城的水费相对较低,尤其是每月首35000升的家庭用水,每1000升仅约0.32令吉。这可能导致部分居民对用水不够珍惜。
为此,槟城实施了阶梯水费制度,对每月用水量超过一定额度的用户征收更高的费用,即“节水附加费”。这旨在鼓励用水量大的用户减少使用。此外,PBAPP也积极推广节水设备的使用,例如在新建建筑中强制安装节水装置,并向公众免费发放节水套装。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居民在日常用水中“自动”节水。
提高公众意识同样是关键一环。PBAPP与非政府组织如Water Watch Penang合作,通过举办世界水日纪念活动、面向学校和公众的教育项目等,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倡导节水理念。他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宣传和教育,让节水成为槟城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投资未来:保障长期水供安全
除了推动节约用水,槟城也在积极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未来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根据2030年水务应急计划(WCP 2030),槟城计划投入超过10亿令吉实施多项水供项目。这些项目旨在提升水处理和供应能力,确保到2030年槟城拥有充足的供水。
其中包括与邻近霹雳州的水源转移计划,这被视为保障槟城长期水供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元化水源,可以降低对单一水源的依赖,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干旱的能力。
一个共同的未来:节水,你我同行
槟城设定的250升人均日用水量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水资源可持续性的重要一步。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位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节水意识,改变用水习惯,积极使用节水设备,我们可以汇聚点滴力量,为槟城的未来水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节水,不仅仅是降低一个数字,更是对宝贵水资源的珍视,是对未来世代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节水成为槟城的一种生活方式,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绿色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