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传奇:追忆占士·里奇的新闻生涯
岁月留声:一个报人的足迹
占士·里奇的新闻生涯始于1971年,那时他才23岁,在吉隆坡的《海峡时报》担任实习记者。初入行的他展现了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与天赋,很快便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罪案记者。他报道了多起备受瞩目的案件,包括日本赤军袭击美国大使馆事件、“易容大盗”赖思樵的落网,以及“跛子文”黄瑞津制造的恐怖事件。这些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新闻嗅觉,也让他与当时新闻界的众多知名人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吉隆坡的十年间,占士·里奇不仅在新闻领域崭露头角,还结识了许多业内的前辈和同行。他与漫画家拿督莫哈末·诺·卡立和前全国总警长丹斯里阿都拉曼·哈欣的儿子纳吉·阿都拉曼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人脉和经历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海峡时报》决定在砂拉越设立首个记者站,占士·里奇被选中担任这一重要角色。这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新篇章,也让他与“犀鸟之乡”砂拉越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他的足迹遍布砂拉越的各个角落,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
笔耕不辍:记录砂拉越的编年史
占士·里奇不仅是一名记者,他更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和历史记录者。他在新闻领域耕耘超过五十年,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砂拉越的新闻事业。他曾在多家媒体担任重要职位,包括1981年担任《新海峡时报》驻砂拉越记者,1998年担任砂拉越首席部长署公关官员,2022年担任《砂拉越文摘》媒体顾问。此外,他还曾在《东方时报》担任执行董事兼编辑顾问,以及在《新砂拉越论坛报》担任执行董事。
除了新闻报道,占士·里奇将他对砂拉越的热爱倾注笔端,创作了大量著作。在他37岁时,完成了第一本书,此后笔耕不辍,一共出版了45本书。这些书籍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化以及砂拉越的杰出人物。他的著作深入探讨了砂拉越的土著社区,如伊班族、本南族、伦巴旺族、肯亚族和加央族。他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个“编年史家”,致力于挖掘和记录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他的著作主题广泛,包括《布章·塞南:鳄鱼王》、《敦阿末·扎伊迪:砂拉越之子》、《阿德南·沙登的遗产》以及《布鲁诺·曼瑟:不为人知的故事》等。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砂拉越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第一本书《阿都拉曼·泰益:绅士的胜利》的灵感来源于1987年砂拉越的政治局势,而他最近的一本书于2024年5月21日出版。
荣誉加身:对新闻事业的卓越贡献
占士·里奇对新闻事业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广泛认可和众多荣誉。他曾荣获壳牌肯亚兰金奖、AZAM新闻奖和宏友金奖等多个奖项。2020年,他获得了肯亚兰新闻奖的“人物”奖项。2023年,他在马来西亚新闻学院国油马来西亚新闻奖上获得特别评审团奖。2024年5月27日,他在全国记者日庆典上被授予国家记者日人物奖,表彰他在新闻领域的杰出成就。
除了写作,占士·里奇也积极参与推动砂拉越新闻专业的发展。他曾担任古晋记者协会秘书、砂拉越记者联合会秘书以及体育记者协会主席。他还是砂拉越记者职工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砂人联党官方公报《砂拉越文摘》的编辑。他的这些职务和工作经历,使他在新闻界树立了崇高的声誉,也为砂拉越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好广泛:新闻之外的精彩人生
在新闻工作之外,占士·里奇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他热爱体育,曾代表雪兰莪和马来西亚参加橄榄球比赛,同时也是健美和唱歌的爱好者。尽管出生在槟城,但他自幼便随父亲移居砂拉越,并视砂拉越为自己的家。他对砂拉越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的新闻工作中,也体现在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当地文化的热衷。
缅怀与传承:一个时代的记忆
占士·里奇于2025年5月3日在砂拉越中央医院安详离世,享年75岁。前砂拉越州议长拿督斯里雅各布·罗伯特·里杜证实了他的死讯,并表达了沉痛哀悼。新闻界的同仁和朋友纷纷表达了对他的缅怀,称赞他是一位杰出的记者、出色的故事讲述者,以及对砂拉越充满热情和热爱的人。
前《新海峡时报》集团总编辑拿督A·卡迪尔·贾辛称赞他是一位“好朋友、好同事,也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并强调了他对砂拉越及其人民的深厚感情。前《砂拉越论坛报》编辑弗朗西斯·西亚赫回忆了他与占士·里奇在新闻工作和足球运动中的深厚情谊。
占士·里奇的离世是砂拉越乃至马来西亚新闻界的巨大损失。他留下了宝贵的新闻遗产和大量著作,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砂拉越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硬核记者”精神,对事实真相的追求,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将继续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
占士·里奇的一生,是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坚守,是对砂拉越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他的故事,就像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深刻而富有力量,永远镌刻在砂拉越的新闻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