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浪潮下的迷途:伦理指南与诈骗狂潮的较量
AI诈骗的现实威胁
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智能推荐到自动驾驶,其潜力无限,前景光明。然而,这项强大的技术也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实施新型诈骗的利器。AI诈骗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骗子们利用AI技术,制造出更加逼真的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深伪技术的蒙蔽
AI生成的高度逼真的视频或音频,即所谓的“深度伪造”(deepfake),正被用于冒充他人。想象一下,接到一个声音酷似你亲人的电话,声称遭遇紧急情况需要用钱,或者看到一段看似你老板的视频指令你紧急转账。这些都可能利用AI语音克隆或深度伪造视频技术实现,其逼真程度足以让许多人信以为真,导致财产损失。甚至有加拿大男子被Justin Trudeau和Elon Musk的深度伪造视频所骗,损失惨重。金融机构也担心AI会被用于语音克隆和其他冒充诈骗。
个性化钓鱼的升级
传统的撒网式钓鱼邮件正被AI赋予新的“生命”。AI可以生成语法准确、措辞得体、甚至模仿特定个人写作风格的电子邮件,使其看起来像是来自合法机构或你认识的人。这使得识别虚假邮件变得更加困难,大大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骗子可以冒充客服代表,或者发送看似来自银行或信用社的邮件,要求你验证账户信息。
投资骗局的新花样
AI也被用于包装虚假的投资项目。通过社交媒体广告、伪造的公司品牌帖子,甚至利用AI生成知名人士的视频推荐,诱导受害者参与不存在的投资。一旦受害者上钩,骗子会引导他们进入钓鱼网站或表格,窃取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诱导他们投资那些只在网站上显示虚高利润的“幽灵”项目。有报道称,一种名为UVKXE的加密货币投资骗局已导致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聊天机器人的伪装
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也可以被用来冒充客服人员或公司高管,与受害者进行实时互动,骗取敏感信息或诱导支付。例如,一个伪装成电商平台客服的聊天机器人,可能会以解决支付问题为由,索要信用卡详细信息。
伦理指南的柔性约束
面对AI诈骗的汹涌来袭,马来西亚科学、技术与创新部长表示,目前没有专门的AI法律草案,而是将《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国家指南》(AIGE)作为规范AI使用的参考。该指南已与行业参与者进行过磋商,并获得了一致同意。然而,部长也坦承,目前的技术指南是自愿遵守的。尽管部长指出,现有的法律,如《通讯与多媒体法》和《刑法典》仍然适用,但在AI诈骗这种快速演变的新型犯罪面前,这些传统法律能否有效应对,仍是一个未知数。
其他国家也在探索AI监管的不同路径。新西兰倾向于“轻触式”监管,计划仅在必要时调整现有法律以应对AI带来的严重风险。澳大利亚政府也在考虑不同的监管方案,包括在现有框架内纳入AI规定,或制定新的跨领域AI法律。欧盟则走在前面,其《人工智能法案》已于2024年生效,对AI系统根据风险水平进行分类,并施加了不同的监管要求,其中禁止了构成不可接受风险的AI应用。这表明,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伦理指南可能不足以应对AI带来的风险,需要更具约束力的法律框架。
法律缺失的真空:诈骗狂潮滋生的温床
AI诈骗的泛滥,部分原因在于法律监管的滞后。当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法律的更新速度时,就会出现监管真空,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AI伦理指南固然重要,它能引导开发者和使用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AI,但伦理终究是柔性的约束,对于追求非法利益的诈骗分子而言,其威慑力显然不足。
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惩处措施,使得AI诈骗的追查和打击面临挑战。例如,如何界定深度伪造内容的使用是否合法?如何追究利用AI生成虚假信息的平台责任?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给出明确的答案。当务之急是,需要在鼓励AI创新与防范AI滥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前瞻与应对:构筑防线迫在眉睫
虽然目前缺乏专门的AI法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除了依赖现有的法律框架和积极推动AI伦理指南的落地,还需要多管齐下,构筑AI诈骗的防线。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加强对公众的AI诈骗知识普及,让人们了解AI诈骗的新形式和常用手段,提高警惕性。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等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的群体,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加强技术识别能力
鼓励和支持开发能够识别深度伪造、AI生成文本等的技术工具,帮助个人和机构甄别虚假信息。金融机构等也需要加大对自身AI技术的投入,以对抗AI驱动的欺诈。
促进行业自律与合作
推动AI行业建立更严格的自律机制,要求企业在开发和使用AI技术时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技术被滥用。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共享诈骗信息和防范经验。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虽然制定专门的AI法律需要时间,但政府应加快研究和推动相关立法进程,或者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使其能够有效覆盖AI带来的新问题。参考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例如欧盟的AI法案,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强化国际合作
AI诈骗是跨国界的犯罪,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情报,联合打击跨境AI诈骗活动。
结语:在智能时代守护安全与信任
AI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被用于作恶。科学部长关于目前没有专门AI法律的表态,敲响了警钟。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其带来的风险。伦理指南是重要的第一步,但要真正有效遏制AI诈骗的狂潮,还需要更有力的法律武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智能时代守护好个人和社会的财产安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这场与AI诈骗的较量,关乎我们未来的数字生活能否安全有序,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