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蒲大道天然气管道爆炸现场清理的艰难之路
雨中“泥潭”:清理工作的最大障碍
白蒲大道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留下了触目惊心的景象:一个巨大的爆炸坑、被损毁的管道以及四处散落的碎片。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调查和清理工作。然而,天公不作美,持续的降雨成为了现场工作最大的“拦路虎”。
雪兰莪州警方负责人证实,恶劣的天气条件严重阻碍了现场的挖掘工作。据统计,在28天的清理行动中,约有三分之二(20天)的时间都受到了恶劣天气的影响。雨水积聚在爆炸坑中,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至少半天的时间来抽水,才能恢复挖掘作业。持续的降雨导致现场地面不稳定,进一步增加了清理和调查的难度。
不稳定地基上的调查:步步为营
爆炸不仅造成了可见的破坏,还使得爆炸中心区域的地基变得极不稳定。调查人员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展开工作。雪兰莪州警察局长拿督侯赛因·奥马尔·汗表示,由于爆炸和最近的降雨导致地面不稳定,职业安全与健康部(DOSH)的调查工作尚未开始。当局需要首先确保该区域安全稳定,才能进行任何调查工作。
现场稳定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在爆炸现场半径300米范围内进行热成像(100-650摄氏度)检查。第二阶段则包括确保土壤安全和稳定性,然后进行挖掘以暴露天然气管道并寻找物证。第二阶段的工作,包括地面扫描、土壤分级和打入板桩以加固土壤结构,原计划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然而,不可预测的天气已经延迟了打入板桩的进程。
艰难的挖掘:一点点接近真相
尽管困难重重,挖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截至目前,事故管道的部分已被移除。警方表示,已移除的管道长度为16米,分为两个六米和一个四米的管段。仍有四米长的管道需要挖掘。职业安全与健康部仍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对剩余的嵌入式管道进行样本提取和分析。预计还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将最后一部分管道移除,以配合职业安全与健康部的调查和报告准备工作。
挖掘工作需要小心翼翼地进行,因为现场还有另外两条管道需要保护,并且不能损坏任何可能对调查至关重要的结构。当局已将挖掘深度达到10米,以完全暴露涉事天然气管道。
多方协作:应对挑战
这场清理和调查工作涉及多个机构的协作,包括警方、消防救援部门、职业安全与健康部、公共工程部门、灌溉排水部门以及国油公司。各方都在尽力克服天气和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例如,为了应对积水问题,当局需要不断进行抽水作业。为了稳定地基,采用了打入钢桩等方法来提供支撑和加固。
公共工程部门还对先前确认安全的房屋进行了额外的检查,使用超声波脉冲速度工具确认房屋的结构完整性。截至目前,已检查了437套房屋,其中301套被确认安全,190套已有受害者重新入住。
清理与援助:灾后恢复的进行时
除了挖掘和调查,现场的清理工作也在同步进行。超过4000人,包括志愿者和各机构人员,参与了大规模的清理行动。清理工作不仅针对爆炸中心区域,也包括受影响的周边区域。雪兰莪州政府也为受灾民众提供了援助,包括向70户受害者发放了三个月的租金援助,每月2000令吉。
天气因素对清理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清理工作需要在警方批准后才能进行。恶劣的天气导致一些区域的清理工作推迟。尽管面临挑战,但清理工作仍在努力推进,以期尽快帮助受灾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前行之路:等待最终报告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各方仍在努力推进调查和清理工作。雪兰莪州警察局长对初步报告能在先前宣布的时间内完成表示乐观。预计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的全面调查报告将于下月中旬完成,其中将考虑到天气和安全因素。最终报告将提供关于事故的具体证据和结论。
这场在雨中进行的挖掘和清理工作,是人类在灾害面前展现出的坚韧和努力的缩影。虽然进展缓慢,但每克服一个困难,都是向真相和恢复正常生活迈进了一步。这场“拦路雨”虽然带来了麻烦,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逆境中各方协作的重要性,以及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清理工作仍在继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场与自然的较量能最终迎来胜利,让受灾的土地和人民得以休整,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