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进军社交圈:一场用户争夺战
开启AI时代的社交新篇章
短短两个月内,国内AI原生应用排行榜经历了多次洗牌,这场变化背后是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春节过后,DeepSeek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迅速崛起,随后腾讯元宝通过接入DeepSeek技术和大手笔的投入,用户规模迅速增长,一度登顶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然而,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豆包凭借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实现了反超。目前,AI平台之间的竞争再次升级,元宝、豆包、Kimi等纷纷宣布进军社交领域,试图通过提高用户粘性来保持用户留存。这场AI革命不再仅仅是技术上的竞争,更关乎流量入口、用户关系链以及未来的商业生态。
AI商业化的务实之路
近年来,AI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愈发务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心从基础模型转向应用和工具链的开发,而“商业化”成为了衡量大模型技术能力的关键指标。目前,出售API接口仍然是大模型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此外,面向C端用户的AI原生应用也在积极探索用户服务,包括订阅付费、广告投放等。能否成功实现C端商业化,关键在于用户的“流量”和“留存”。
从工具到社交:AI生态的扩张
2024年,Kimi和豆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浏览器插件作为切入点,通过在浏览器中布局搜索、写作等功能,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与AI智能助手形成互补,以此打通商业化路径。随后,夸克浏览器也加入了这场战役,推出了“AI超级框”概念,进一步模糊了搜索和AI工具之间的界限。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也联合推出了“GenFlow 超能搭子”和“AI 笔记”两款AI工具,强化AI应用的“工具属性”。从智能助手到工具助手,大模型公司逐渐意识到产品应用场景的无限可能性,与其专注于满足用户细分需求,不如打造一个“全能型入口”,从而赢得用户。
社交:AI用户留存的关键
近日,AI平台之间的用户争夺战再次升级,元宝、豆包、Kimi等纷纷进军社交领域,加速构建AI社交生态。微信正式上线了AI助手“元宝”,用户可以将其添加为好友,实现一键解析公众号文章、处理图片和文档,甚至包括今日头条等字节系APP的文章。今年3月初,抖音用户也可以添加豆包为AI好友,通过文字或语音进行互动,获取视频内容的详细解答。Kimi则被曝光正在打造一款AI社区产品,部分账号会每日分享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点击“Kimi一下”与Kimi进行更深度的对话。
微信、抖音的天然优势
在这场AI社交圈大战中,元宝和豆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元宝依托微信的13亿用户,豆包则扎根于抖音的8亿日活用户。背靠海量用户和高频使用场景,这些平台无需“舍近求远”,可以直接回归社交网络的本质,通过“AI好友”提供更多内容素材,借助真实用户的转发、分享,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和社交关系链的拓展。
AI社交的未来:生态融合
可以预见,未来的AI好友不仅能提供建议,还能一键生成朋友圈文案,甚至可以代替用户参与群聊互动。届时,AI将不再仅仅是“外挂”,而是社交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正是微信、豆包、Kimi等平台争夺的下一块高地。
AI社交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AI原生应用进军社交圈的目标明确,但社交本身并非一个能够快速变现的行业,其中需要探索的模式还有很多。Meta旗下的Threads曾经一夜爆红,但由于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未能留住用户而迅速降温。Twitter(现X)即便拥有数亿用户,其商业化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对于AI平台而言,社交化更像是一场“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战。因此,大型科技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社交触点来降低获客成本,再依靠生态粘性来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AI赋能朋友圈营销
AI技术的发展也为朋友圈营销带来了新的活力。利用AI工具,营销人员可以为朋友圈文案注入新意,提升文案的吸引力和转化率。AI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品牌在信息爆炸的社交媒体时代脱颖而出,吸引目标客户群体的注意力。例如,通过AI平台,用户可以确定文案目标,选择合适的文案模板,输入关键词,系统便能生成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营销文案,并进行违禁词检测和个性化定制,从而有效促进产品销售。
结论:AI社交的持久战
AI平台进军社交圈,并非一蹴而就的变革,而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探索的持久战。各大厂商需要在不断的技术迭代和用户需求洞察中寻求平衡,才能在未来的AI社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场AI社交的持久战,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AI将深度融入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