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马来西亚与东盟的“中心性”新叙事
当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迎来新一轮区域经济整合的关键时刻,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明确表态,将在即将召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峰会上,全力强化东盟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这一表态不仅是对东盟“中心性”(Centrality)原则的重申,更是马来西亚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重要战略布局。本文将从背景、动因、路径和展望四个维度,深入剖析马来西亚如何借RCEP峰会之机重塑区域合作格局。
—
背景:RCEP与东盟的十字路口
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涵盖15个亚太国家,总人口和经济体量均占全球三成左右。自2022年正式生效以来,RCEP被视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供应链重构压力增大,RCEP成员国间的利益协调面临新挑战。
在此背景下,“东盟中心性”成为维系区域合作稳定的基石。“中心性”并非简单的物理位置概念,而是强调以东盟为平台和枢纽协调大国关系、制定规则并推动共同议程的能力。近年来,“印太战略”“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兴起对传统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架构形成冲击。因此,“强化中心性”既是维护自身话语权的需要也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
—
动因:马来西亚的战略考量
作为2025年ASEAN轮值主席国和本次RCEP峰会东道主[1],马来西亚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又要维护地区团结稳定。
经济利益驱动
通过主办大型国际会议如第57届AEM及相关会议[3],吸引超过500名来自10个ASEAN成员国及主要伙伴国的代表参与讨论贸易便利化措施;同时借助多边框架促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并吸引外资流入高科技制造业领域;此外还可利用数字贸易规则谈判契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政治外交诉求
面对中美博弈加剧背景下小国外交空间被压缩风险上升局面下坚持独立自主立场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近期安瓦尔总理公开表示将在47届ASEAN峰会上就贸易问题及加沙危机等议题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展开对话[2]充分展现其平衡外交策略意图通过主动设置议题而非被动回应他国诉求来提升自身影响力.
文化认同纽带作用
历史上马来半岛长期扮演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角色具备深厚多元文化底蕴这种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弥合不同文明间差异促进民心相通进而夯实“软实力”.
—
路径:如何实现“强化中心性”
小标题一:机制创新——从共识到行动
过去几十年里, ASEAN内部决策往往依赖全体一致原则导致效率低下. 为此, Malaysia可倡导设立常设秘书处或专家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同时建立快速争端解决机制避免因个别成员拖延影响整体进展.
小标题二:规则制定——争夺话语权高地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尚未成型, Malaysia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跨境数据流动标准;此外还需关注绿色供应链认证体系建设确保环保要求不成为变相贸易壁垒.
小标题三:互联互通—打通最后一公里
尽管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大量边远地区未被覆盖. Malaysia可提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建设并通过公私合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升级改造工程.
小标题四:人文交流—厚植民意基础
定期举办青年领袖论坛邀请各国企业家学者分享成功案例;支持影视作品联合制作传播正面形象打破刻板印象;鼓励高校开设跨国双学位项目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人才队伍.
—
##
:
[2] www.bernama.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