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当汽车遇上超级应用,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
想象一下,当你驾驶着心爱的电动车行驶在吉隆坡的街头,手机里的一个应用不仅能帮你找到最近的充电桩、支付充电费用、规划最佳路线,还能让你购买原厂配件、观看本地原创剧集、管理健康数据,甚至和车友聊天互动——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马来西亚国民汽车品牌Perodua最新推出的P-Circle超级应用带来的真实体验。2025年10月13日,Perodua正式发布P-Circle超级应用及内置电子钱包P-Duit,标志着这家传统车企向“移动即服务”(MaaS)和数字化生活方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一、P-Circle:不止于车联网的“超级入口”
从工具到生态:重新定义车主体验
传统车企的数字化转型往往停留在车机互联或远程控制层面,而Perodua的野心显然更大。P-Circle被定位为一站式“超级应用”,整合了出行、支付、娱乐、社交、健康管理等多元场景。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它获取车辆状态信息(如续航里程估算)、导航至充电站(支持实时查找与支付),还能使用内置电子钱包完成线上线下各类交易——即便你不是Perodua车主也能下载使用[1][2][3]。
核心功能一览
– 出行服务:EV充电桩地图(初期以Kineta为主)、家庭AC充电桩远程控制与监控、“P-Charge Mobile”移动充电服务[2]。
– 金融与奖励:内置电子钱包P-Duit(合作方Fasspay),支持全场景支付;积分奖励体系贯穿用车全生命周期[2][3]。
– 生活方式:原创影视内容流媒体平台(由Perodua自制)、健康数据追踪(需搭配智能手表)、日历管理[1][2]。
– 社区与电商:车主社交圈搭建、“官方商城”销售原厂配件及周边产品[1][2]。
– 智能硬件联动:“P-Go”智能手表可同步健康数据至App;家庭摄像头等IoT设备未来或进一步接入生态[1][3]。
二、战略意图解析: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超级应用?
抢占EV时代入口
Perodua即将推出首款纯电动车。与其被动等待用户需求涌现,不如主动构建完整生态——让用户在购车前就习惯用你的App解决一切问题。这种“先软后硬”的策略既降低了新用户的适应门槛,也为后续车型迭代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从卖车到卖服务
传统车企盈利模式单一且易受周期波动影响。通过打造自有数字平台和金融服务能力(如电子钱包),Perodua正在向“移动即服务”(MaaS)转型——未来的收入可能来自订阅会员费、广告分成、金融服务手续费乃至内容付费等多个维度。
本土化创新样本
作为100%马来西亚设计与开发的产物,“大马特色”贯穿始终——无论是本地化影视内容还是对本土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根植于本地市场的创新路径值得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借鉴。
三、“破圈”挑战与现实痛点
尽管愿景宏大且功能丰富但任何新生事物都面临现实考验:
(一)用户体验能否闭环?
目前来看部分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例如EV充电路线仅显示特定品牌电桩;电商板块暂时只卖原厂配件缺乏更丰富的SKU选择;原创内容库规模尚待观察……如何持续优化各模块体验并形成真正闭环将是关键挑战之一。
(二)竞争壁垒有多高?
东南亚市场已有Grab等成熟聚合平台覆盖出行+外卖+支付+娱乐等领域如果无法在垂直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单纯堆砌功能未必能留住用户心智此外支付宝微信等中国巨头也在积极布局东南亚数字金融战场留给本土企业的时间窗口并不宽裕……
(三)隐私安全如何保障?
随着更多个人数据被采集存储包括位置轨迹消费记录甚至健康指标如何在便利性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长期课题……
—
四、【案例启示】中国企业可以学到什么?
对于同样处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期的中国自主品牌而言至少有三点启示:
首先,“软硬结合”不是口号而是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推动组织变革打破部门墙实现产品研发与服务运营无缝衔接;
其次,“生态思维”要落到实处不能只做加法更要做好减法聚焦核心场景打磨极致体验避免沦为平庸的大杂烩;
最后,“本土基因”是最强护城河只有真正理解当地用户文化习惯才能设计出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
—
【结语】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
当一辆车的价值不再仅仅由发动机参数决定而是取决于它能连接多少种生活可能时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Perodua P-Circle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章但它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传统行业拥抱数字化的另一种可能性——不是被动跟随而是主动引领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勇敢创造!
这场关于出行的革命最终会走向何方?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一位普通用户的指尖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之中……
:
[1] www.dsf.my
[2] soyacincau.com
[3] paultan.org
[5] fintechnews.my
[6] paultan.org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