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正启动一系列大胆的医疗改革,旨在打造一个更具韧性、公平且面向未来的医疗体系。卫生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兹克飞·艾哈迈德(Datuk Seri Dr Dzulkefly Ahmad)在马来西亚医学会65周年年会上详细阐述了国家医疗改革的关键支柱,涵盖医疗融资、数字化转型、医疗资源优化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等多方面内容[1][2][6][7][8]。
医疗改革的核心支柱
1. 医疗融资改革与费用控制
为应对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政府计划于2026年中期实施“诊断相关组支付系统”(Diagnosis-Related Group, DRG),通过按病种分类付费,控制医疗通胀,提升资源使用效率[1][2][6]。此外,卫生部正与国家银行及业界合作,推出改良版的基础医疗与健康保险(Medical and Health Insurance/Takaful),重点覆盖中产阶级(M40群体),以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1][2]。
2. 数字化转型推动医疗现代化
数字化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约200家诊所采用基于云端的诊所管理系统(Cloud-Based Clinic Management System),2025年将有近15家医院启用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2026年再增加16家医院跟进,推动医疗信息化,提升诊疗效率和数据共享能力[1][2]。
3. 优化医疗资源与人才留存
面对医疗专业人员短缺的挑战,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加强公共医疗系统建设,确保基层医疗服务的稳定供应。已有超过3800名初级医生接受了永久职位,强化公共医疗体系的服务能力[5]。同时,卫生部正审议修订1998年《私人医疗设施及服务法案》,以规范私营医疗机构,解决第三方管理机构(TPA)等问题[1][2]。
4. 推动社区健康与预防为先
卫生部大力推广“健康枢纽”(Wellness Hubs)计划,目标到2033年建立81个健康枢纽,覆盖城乡社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现已有33个健康枢纽投入运营,帮助超过148万马来西亚人改善体重、体能和戒烟率,体现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4]。
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疾病双重负担
马来西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双重疾病负担的严峻挑战。非传染病治疗每年花费约643亿令吉,包含直接医疗费用及因生产力损失和过早死亡带来的间接成本[1]。改革旨在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减轻国家医疗系统的压力,确保全民享有公平且可持续的医疗保障[7]。
政策调整与未来展望
卫生部计划重新审视健康服务委员会的设立方案,确保其具备有效的权限以推动系统性改革[3]。此外,政府持续推动“Rakan KKM”计划,强化卫生部医院和诊所的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6]。
结语:迈向韧性与公平的医疗未来
马来西亚的医疗改革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要举措,更是为未来打造一个公平、韧性强且技术先进的医疗体系的战略布局。通过医疗融资创新、数字化升级、人才培养与社区健康推广等多管齐下的措施,马来西亚正稳步迈向全民健康保障的新时代。这场改革不仅关乎医疗服务的提升,更关乎每个马来西亚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值得持续关注与支持。
:
[1] thesun.my
[2] www.bernama.com
[5] www.thevibes.com
[6] www.nst.com.my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