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首例地理标志标签滥用案:咖啡公司及董事被控
事件背景与案件概述
2025年9月9日,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地方法院对KK Tanom Coffee公司的董事林森添(Lim Sen Thiam)及其公司提出指控,涉嫌违反《地理标志法案2022》,错误使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标签“KK Tanom Coffee”于1,368包咖啡包装上[1][2]。这是马来西亚首次针对地理标志滥用提起的刑事案件,标志着该法案自2022年3月18日生效以来的首次执法行动[2]。
案件指控称,林森添作为公司董事,未经注册地理标志“Tenom Coffee”权利持有者同意,错误使用了与“Tenom Coffee”相似的地理标志“KK Tanom Coffee”,涉嫌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注册地理标志的专有权利[1][2][5]。该行为发生于2025年3月25日中午12点10分,地点位于柔佛州古来Lagenda工业园区的某处厂房[1][2]。
法律依据与指控内容
林森添个人被控两项罪名,依据《地理标志法案2022》第67(1)(b)条款,若罪名成立,最高可被罚款每件商品1万令吉,或判处最长三年监禁,或两者兼施[1][2]。其公司KK Tanom Coffee Sdn Bhd同样面临相同指控,最高罚款为每件商品1.5万令吉[1]。
此次起诉由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KPDN)检察官代表国家提起,显示政府对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视及执法力度的提升[1]。
案件进展与辩护
林森添在法庭上对指控表示不认罪,并由其律师请求减轻保释金,理由包括其家庭责任及配合调查态度。法院最终批准保释金为1万令吉,并要求一名本地担保人,无需额外条件[1]。案件预计于2025年10月8日进行文件提交及后续提审[1]。
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
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简称GI)是指某产品因其特定地理产地及独特品质而获得的标识,具有法律保护意义。马来西亚于2022年通过《地理标志法案》,旨在保护本地特色产品,防止假冒和滥用,维护消费者权益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Tenom Coffee”作为沙巴州Tenom地区的特色咖啡,享有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代表其独特的产地品质和品牌价值。此次案件中,KK Tanom Coffee公司使用与“Tenom Coffee”极为相似的名称,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原注册地理标志持有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案件的行业与社会影响
此次案件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将《地理标志法案》付诸司法实践,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警示信号:地理标志的保护不容忽视,任何滥用行为都将面临法律制裁。
对咖啡行业而言,地理标志不仅是品质的象征,更是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的保障。保护地理标志有助于提升本地特色产品的国际形象,促进出口和旅游业发展。反之,标签滥用则可能导致消费者信任下降,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
未来展望与建议
随着地理标志保护意识的提升,企业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确保产品标签的合法合规,避免因侵权行为而承担法律风险。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健全。
消费者也应增强辨识能力,支持合法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可联合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力总结:地理标志保护的时代召唤
这起案件不仅是法律的胜利,更是对诚信与品质的坚守。地理标志作为文化与经济的纽带,其保护关乎地方特色的传承与创新。KK Tanom Coffee事件提醒所有市场参与者,尊重和维护地理标志,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关键。未来,只有守法经营、诚信标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3] babab.net
[5] www.nst.com.my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