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纳入马来西亚可持续能源体系的背景与动因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加剧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马来西亚政府重新审视其能源结构,积极推动低碳、清洁且稳定的电力供应。2025年7月发布的第十三个马来西亚计划(13MP)明确提出,将核能作为未来能源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在2031年左右实现核能发电的商业化应用[1][5]。
副首相兼能源转型与水资源部长拿督斯里法迪拉·尤索夫指出,此举旨在多元化国家能源来源,加强长期能源安全,同时配合碳排放减量目标和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3]。这不仅符合马来西亚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NZE)的战略,也响应了国际社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共同期待。
现阶段核能发展规划及技术评估
目前,政府尚未就具体实施方案、反应堆类型或装机容量做出最终决定,而是启动了一项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由隶属于PETRA(能源转型与水资源部)的MyPOWER公司牵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指导原则进行系统评估[2][4]。
该研究重点涵盖:
– 核废料管理策略,以确保核能安全融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框架;
– 法律法规修订需求,包括18项国际条约和协议的批准,其中包括与美国签署的123协议,为引进先进核技术铺路;
– 人才培养计划,不仅涵盖技术研发,还包括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 核安全、保障措施及公众参与机制,以提升社会接受度并确保透明监督[4]。
此外,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作为一种灵活且适合区域部署的新兴技术,也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有望解决传统大型核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4]。
马来西亚核能发展的战略意义
结合《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马来西亚设定了到2040年实现40%可再生能源比例,到2050年达到70%的目标,并计划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实现更清洁、更稳定、更具竞争力的电力供应体系。在此过程中,天然气将作为过渡期内低碳基荷燃料使用,而核能则被视为关键补充力量,有助于填补新能源间歇性带来的供需缺口,提高整体系统韧性和可靠性[1][3]。
从区域角度看,东南亚多数国家尚处于探索阶段,马来西亚若成功推进核项目,将成为该地区引领净零排放进程的重要示范者。这也促使政府借鉴法国等拥有成熟经验国家的发展模式,加强跨国合作,加快本土能力建设[5]。
面临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前景广阔,但推动核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 社会公众对安全风险及废物处理存在疑虑,需要加强科普宣传和透明沟通以赢得信任;
– 法规体系需完善以适应新兴技术特点,同时确保符合国际标准;
– 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需要长期投入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人才梯队;
–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对外合作及设备采购可能受制约;
不过,从政策层面看,目前各方均表现出积极态度,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推进工作,为后续决策奠定坚实基础。预计2030年前后将形成较为明确的发展蓝图,并逐步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实现“十年内纳入可持续发展主流”的愿景不再遥远[2][4][5]。
—
结语:迈向绿色未来的新动力
面对全球气候变迁的大潮流,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将核能纳入国家清洁低碳能源组合,是马来西亚顺势而为的一次重要战略选择。它不仅有助于保障未来几十年的用电稳定,更是迈向净零排放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科学严谨评估、安全规范监管以及公众广泛参与下,这一新兴力量有望成为驱动绿色复苏的重要引擎,为东南亚乃至全球树立负责任利用高端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
[1] www.nuclearbusiness-platform.com
[2] www.world-nuclear-news.org
[3] asianews.network
[5] www.i2en.fr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