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与印尼将在两周内于沙巴会晤,聚焦西巴蒂岛信号与频谱问题
西巴蒂岛电信问题的背景与现状
西巴蒂岛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南部,紧邻印尼加里曼丹岛边界。该地区居民长期面临电信信号覆盖不足和频谱干扰问题,尤其是来自印尼信号的溢出,导致马来西亚境内通信质量下降。沙巴通讯部长法赫米·法兹尔(Datuk Fahmi Fadzil)确认,针对这些问题,马来西亚与印尼将于两周后在沙巴首府哥打京那巴鲁举行会谈,双方将由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与印尼相关机构共同参与[1][2]。
会议重点:信号溢出与频谱协调
此次会谈的核心议题包括:
– 信号溢出问题:西巴蒂岛居民反映,印尼电信信号跨境溢出,影响马来西亚本地网络的稳定性和质量。
– 频谱使用协调:双方将探讨频谱分配与管理,寻求减少干扰的技术和政策方案。
– 临时解决方案:目前已提出使用信号中继器(repeater)作为短期缓解措施,但部长指出这只是权宜之计,需长远规划[1]。
沙巴电信覆盖的整体进展
沙巴州目前人口密集区的互联网覆盖率已达到95.3%,预计通过国家数字网络(JENDELA)计划的推进,年底前覆盖率将提升至98.6%。然而,要实现100%覆盖,传统建设通信塔的方式面临成本高昂和土地征用难题,需采用更灵活的替代技术。法赫米部长已指示JENDELA第二阶段根据不同区域需求,采用适合的技术手段提升覆盖和服务质量[1]。
双边合作的战略意义
西巴蒂岛的电信问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涉及两国边境管理和民生福祉。通过此次会谈:
– 加强跨境协调:频谱资源有限,合理分配和协调使用有助于避免干扰,提升双方用户体验。
– 促进边境地区发展:稳定的通信网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改善信号问题将促进西巴蒂岛及周边地区的商业、教育和医疗服务。
– 深化区域合作:此举体现马来西亚与印尼在东南亚区域合作框架下,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态度,有助于维护边境和平与稳定。
技术与政策挑战
– 频谱管理复杂性:频谱是有限资源,跨国协调需兼顾国家利益和技术标准,涉及频段划分、功率限制、设备兼容等多方面。
– 地理环境限制:西巴蒂岛地形复杂,传统通信塔难以覆盖所有区域,需结合卫星通信、微波链路等多种技术。
– 政策协调难度:两国监管机构需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共享数据和技术信息,避免政策冲突。
未来展望与建议
– 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建议双方设立定期会议机制,持续跟进频谱使用和信号问题,及时调整合作策略。
– 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引入5G、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提升边境地区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 加强社区参与:征询西巴蒂岛居民和企业的反馈,确保解决方案贴近实际需求,提升满意度。
– 区域合作示范效应:成功解决西巴蒂岛问题可为东南亚其他边境地区提供经验,推动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
—
结语:跨境合作的典范
西巴蒂岛的信号与频谱问题虽属技术范畴,却深刻影响边境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区域稳定。马来西亚与印尼此次会谈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契机,更是两国深化合作、共建数字未来的象征。通过科学管理频谱资源、创新技术应用和政策协调,双方有望打造一个通信顺畅、互信共赢的边境环境,为区域和平与繁荣注入新动力。
:
[1] thesun.my
[3] isp.org.my
[4] www.ucanew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