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崛起的战略机遇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愈发激烈,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东南亚重要经济体,马来西亚正借助国家政策和区域合作优势,加速打造成为区域半导体枢纽。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近期宣布将马来西亚定位为区域半导体中心,这不仅彰显了国际社会对马来西亚产业潜力的认可,也为其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战略与投资布局:夯实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
截至2025年3月,马来西亚已吸引超过630亿林吉特(约148.8亿美元)的半导体投资,其中590亿林吉特来自本土企业。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推动研发、制造能力提升及供应链整合[1]。政府通过“国家半导体战略”(NSS)计划,不仅支持现有13家关键企业如Carsem、Inari Amertron等,还重点培育IC设计和服务领域的新兴公司,如Oppstar、SkyeChip等,以期形成完整且具竞争力的本地生态系统[1]。
此外,由政府关联投资机构(GLICs)及开发银行联合投入超过20亿林吉特,通过GEAR-uP计划加速研发创新和全球合作。同时,预计总财政支持将达到250亿林吉特,用于推动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1]。
区域协同:ASEAN集成供应链框架构建
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积极推动“东盟集成半导体供应链框架”,旨在统一成员国间的人才流动、财政激励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通过签署涵盖新加坡、越南、泰国及菲律宾在内的多边谅解备忘录,加强区域合作,共建统一芯片生态圈,从而提升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全球芯片市场中的话语权[1]。
ETSI赋能:技能培训与创新驱动
ETSI针对马来西亚推出专项项目,通过提供覆盖整个半导体价值链的关键技能培训,提高本地人才储备水平。这不仅促进研发能力提升,也增强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此外,该项目还强调创新驱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加快新技术应用落地,从而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作为区域芯片中心的位置[2][3]。
全球趋势下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对高性能芯片需求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7167亿美元。复杂度不断攀升促使设计和制造环节加速融合,而美国《Chips for Americas Act》等政策则对海外扩张设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技术限制,这为拥有良好政治环境和开放政策的马来西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窗口[4]。
然而,要真正实现从代工向设计、高端制造转型,仍需解决核心技术积累不足、本土品牌影响力有限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以及深化国际合作,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结语:迈向亚洲硅谷的新征程
ETSI将马来西亚定位为区域性半导体枢纽,是对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肯定。在国家政策扶持、多方资本注入以及区域协作机制完善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正逐步构筑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芯片产业生态。从技能培养到创新驱动,从资本布局到跨境合作,每一步都昭示着这条路虽充满挑战,却也光明无限。未来几年,将是见证这颗“亚洲硅谷”之星冉冉升起的重要时刻。
:
[1] technode.global
[4] pradeepstechpoints.wordpres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