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明确排除由单一实体监管稀土产业的方案,反映出联邦与州政府之间在资源管理权和利益分配上的复杂博弈。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部代理部长拿督斯里祖哈里·阿卜杜勒·加尼(Johari Abdul Ghani)强调,在全面推进稀土产业之前,必须先解决废弃物管理等环境问题,并进行详尽的研究[3][4]。
稀土产业监管:联邦与州政府的权力平衡
近期,有反对派提出成立一个由联邦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公司,负责监督和加速马来西亚稀土开采及开发工作,该公司将与各州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如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等矿产丰富地区[1]。该提议旨在通过中央化管理提升监管力度、吸引投资并确保收益公平分配。然而,这一计划遭到多个州政府抵制,他们担忧中央集权可能削弱地方利益和自治权[4]。
祖哈里部长则从环保角度提醒,任何稀土项目都必须优先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他引用了沙巴拉瑙铜矿及霹雳武吉美拉矿区因废料处理不当导致水源污染、生态破坏而最终关闭的案例,警示若缺乏严格标准操作程序,将带来严重后果[3]。他还指出森林研究院将开展永久森林保护区内采矿活动影响评估,以确保生态安全。
马来西亚稀土政策的新方向:禁止出口原矿推动深加工
投资贸易工业部长敦斯里登古扎弗鲁(Tengku Zafrul Aziz)宣布禁止未经加工的原始稀土出口,以促进本地下游加工产业的发展,从而留住附加值并吸引相关投资。这项政策也体现了马来西亚在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保持中立且一致立场的重要性,因为两国均未要求马方限制对另一方供应,但均强调不能有双重标准[2]。
他表示,目前鼓励所有企业参与本地供应链建设,通过深加工实现价值提升后再出口,这不仅符合国家战略,也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2][5]。
未来展望:多元协作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综合来看,马来西亚拒绝设立单一国家实体统一监管,是基于维护地方权益、多元合作以及环保责任三方面考量。在全球对关键战略资源——尤其是稀土元素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政治协调,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未来的发展路径或将聚焦于:
– 加强联邦与各州间协调机制,建立透明、公正且灵活的合作框架,实现利益共享;
– 完善环保法规及技术标准,确保采矿及冶炼过程中的废弃物得到科学、安全处理;
– 推动本地深加工能力建设,打造完整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降低对外依赖;
– 维持外交中立策略,避免因国际大国竞争而陷入政策困境,实现稳定发展;
这一切都需要系统性的规划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包括民众、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参与,为打造绿色、高效且具竞争力的马来西亚稀土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
结语:理性审慎开启绿色新篇章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马来西亚选择拒绝单一实体垄断式管控,而是坚持多元共治模式,不仅体现了尊重地方自治,更彰显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负责任态度。只有把握好“稳健发展”这条主线,坚持科学研究为先导,加强跨部门协作,并注重长远利益和平衡关系,这个东南亚重要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其丰富自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让珍贵而敏感的“金属之光”照亮未来可持续繁荣之路。
: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