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与波音达成的飞机采购协议中,明确包含部分本地生产的要求。首相安华表示,作为协议条件之一,部分飞机生产必须在马来西亚本地进行,这不仅体现了对产业链发展的重视,也借助波音和空客在马来西亚已有的制造基础,如空客机翼在森美兰、居林和雪兰莪的生产设施,以及波音零部件的制造[1]。
此次采购是马来西亚航空集团(MAG)长期机队更新计划的一部分。MAG计划分两阶段购买共计60架波音飞机,每阶段30架,总价值约190亿美元。第一阶段价值约95亿美元,第二阶段预计同等规模[2][4]。这批新飞机将替代老旧机型,应对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同时推动国内航空业及相关供应链的发展。
此外,该交易不仅是单纯购机,更涉及深化与美国之间贸易和航天合作,有望带动维修、修理及大修(MRO)服务等下游产业发展,并促进本地供应商如Boeing Composites Malaysia和SME Aerospace融入全球供应链[3]。
尽管同时也在与中国、巴西等国就飞机采购进行接触,但安华强调,中国制造的飞机主要用于中国国内市场,而巴西方面尚未交付订单,因此当前重点仍放在与波音及空客合作上[1]。
—
迈向自主制造:本地化生产的重要性
将部分生产环节设于本土,不仅能提升技术能力,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加强产业竞争力。这种策略符合全球航空工业趋势,即通过区域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对于马来西亚而言,本地化意味着从简单组装向更高附加值零部件制造转变,为未来可能涉足更复杂航空技术奠定基础。
分阶段采购:稳健且具战略眼光
分两期购买60架大型喷气式客机,是基于财务稳健恢复后的审慎决策,也是应对市场需求增长的一项长远布局。这种做法有助于平衡资金压力,同时灵活调整后续采购计划以适应行业变化。此外,通过持续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国家航空运输能力,有利于巩固区域枢纽地位。
贸易合作背后的多赢局面
此次交易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关系,还为双方企业带来了实质利益。美国降低对马出口关税,从25%降至19%,为双方商业往来提供便利;而马方则通过大额投资承诺,在半导体、航天及数据中心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实现多元经济发展目标。同时,本次协议强化了国家利益保护,坚持关键领域股权要求,避免敏感行业完全自由化[3]。
—
总结:打造未来航空强国的新篇章
这笔涵盖大量新型波音飞机的大规模订单,不仅刷新了马航历史上的盈利转折点,也标志着国家迈向现代化、高科技自主发展的重要一步。本地生产条件体现出政府推动工业升级、培育高端人才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决心。而分阶段实施则保障财政稳健与战略灵活性并重。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这一举措无疑为马来西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航空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引领国家走向更加开放、多元且充满活力的新未来。
:
[2] caliber.az
[5] www.nst.com.my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