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农民、养殖户和渔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是马来西亚“Madani”政府的核心承诺。首相安华·易卜拉欣强调,这些群体是国家粮食供应的中坚力量,政府将通过政策协同、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蓝色经济发展,以实现食品自给自足和农村振兴。
农渔业: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安华指出,农民、养殖户与渔民不仅是经济贡献者,更是维系国家食品主权的重要支柱。他回忆起自己四十多年前曾任农业部长时,对这些基层劳动者艰辛与韧性的深刻理解,这也成为他推动相关政策的初心[3]。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加强本土农业生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3大马计划:战略布局与重点突破
根据最新公布的第十三个大马计划(2026-2030),政府将重点发展东海岸各州(如吉兰丹、彭亨、登嘉楼)及沙巴砂拉越的大规模农业项目[1][2]。具体措施包括:
– 推广五季稻种植计划,加快吉打及玻璃市等地水稻产量提升。
– 促进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升级,如灌溉系统改造和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 强化研发创新,推动高蛋白作物种植作为替代食品来源。
– 实施“人民收入倡议”,鼓励年轻农企家投身现代农业产业链[2]。
此外,为减少对单一进口国依赖,将多元化进口渠道并加强监管,以确保供应链韧性[1][2]。
政府支持体系:全方位赋能基层生产者
Madani政府致力于构建联邦、省级政府及相关机构间紧密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政策协同[3]。具体举措涵盖:
– 提供财政补贴与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 推动智慧农业,通过卫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优化耕作管理。
– 建立市场信息实时监控系统,保障价格透明公正。
– 减少收获后损失,加强灾害防护措施保护农渔业资产[2]。
同时,通过“全国农牧渔节”等活动提升社会对该行业重要性的认知,并激励青年人才加入这一领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3][4]。
蓝色经济:拓展海洋资源潜能
除了传统陆地农业外,“Madani”政府还高度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即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渔业现代化。这不仅有助于增加鱼类产量,还能带动沿海社区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可持续性[3][4]。
面向未来:迈向粮食自给自足目标
根据规划,到2030年,马来西亚力争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达到80%自给率,蔬菜79%,禽肉更达140%的目标。这些指标反映出强烈的自主保障意愿,也体现了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决心[2]。
—
坚守根基,共筑丰盛未来
从扶持基层到宏观战略,从传统耕作到智慧科技,“Madani”政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农牧渔群体的不懈关怀。他们不仅是土地上的耕耘者,更是民族生存之本,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在全球变局频繁挑战下,坚持强化国内粮食体系,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是一场关于尊重劳动、珍惜自然以及共创美好生活方式的深刻实践。只有守护好这片沃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稳固而丰盛的明天。
:
[1] www.bernama.com
[2] thesun.my
[4] thesun.my
[5] www.nst.com.my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