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议会于2025年7月30日通过了《教育法(修正案)2025》,将义务教育范围扩大至中学阶段,规定所有马来西亚儿童必须完成中学教育,未遵守者,家长可能面临最高5000令吉罚款和最长六个月监禁[1][2][5]。
义务教育范围的扩展与法律条款
此次修正案将1996年《教育法》中“义务教育”的定义由仅限小学阶段,扩展至包括中学教育。新设立的第32A条款明确规定,所有居住在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籍儿童必须接受中学教育,家长有法律义务确保子女入学并完成中学学业,除非获得官方豁免[1][2]。
未按规定为子女报名入学的家长,将面临最高5000令吉罚款、最长六个月监禁,或两者并罚的处罚[1][2]。此外,教育部长被赋予权力制定相关执行细则和豁免标准,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1]。
立法背景与政策目标
教育部长法兹丽娜·西迪克(Fadhlina Sidek)指出,此次修法的核心目的并非惩罚,而是强化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责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避免因辍学而导致的社会问题[1][4]。
数据显示,2024年小学入学率高达99.39%,但中学阶段的入学率仅为92.6%,低于联合国设定的95%最低目标。辍学学生面临更高的失业、贫困、童婚和轻微犯罪风险,政府希望通过立法减少辍学现象[4]。
社会反响与议会讨论
议会多数议员支持将中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但对罚款和监禁的严厉处罚提出质疑。反对党议员建议推迟处罚实施,优先通过教育和辅导家长来提高入学率[4]。
议员陶菲克·乔哈里(Dr Taufiq Johari)称该法案为“道德宣言”,强调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并指出青年冷漠与缺乏教育密切相关,引用了年轻人无法回答基本民主问题的社会现象,凸显教育的重要性[4]。
配套措施与未来展望
为配合新法执行,政府计划推出多项支持措施,包括学校膳食补贴、交通援助、职业教育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扩展,以减轻家庭负担,鼓励学生持续就学[4]。
教育部长强调,法律的实施将以教育和支持为主,惩罚为辅,目的是确保没有孩子因经济或社会原因被迫辍学,推动全民教育的普及和公平[1][4]。
—
义务中学教育的深远意义
此次立法标志着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重要转折,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和全民素质提升的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延伸至中学阶段,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水平,也为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促进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家长责任,配合政府的支持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辍学率,保障儿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尽管处罚措施引发争议,但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如何平衡法律执行与人文关怀,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将是政府和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塑造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马来西亚此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彰显了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
:
[3] www.thevibe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