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雷威胁与阿塞拜疆的挑战
阿塞拜疆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遗留了大量地雷和未爆炸弹药,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至今已有超过3400名平民成为地雷受害者,其中包括数百名妇女和儿童。2020年第二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结束后,地雷爆炸事件仍频发,仅近几年就有近400起事故发生[1][4]。
这些地雷不仅直接威胁生命安全,还阻碍了被迫流离失所的80多万人的返乡进程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的重建。约14%的国土受到地雷污染,涉及900多个城镇和村庄的毁坏,总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500亿美元[4]。
清除行动与国家努力
阿塞拜疆国家扫雷机构(ANAMA)承担着清除任务的主导责任。截至2025年7月中旬,全国已清理约140,000至200,000公顷土地,排除了数万枚反人员地雷、反坦克地雷及未爆弹药。例如,仅7月7日至13日一周内,就发现并销毁316枚危险装置,包括65枚反人员地雷、16枚反坦克地雷及240件未爆弹药[1][2][3]。
ANAMA还采用创新措施,如组建全女性扫雷队伍,以提高效率和社会参与度。然而,由于部分区域仍存在大量未标记或隐蔽布设的矿区,加之亚美尼亚拒绝提供准确地图,使得扫除工作复杂且风险极高[1][4]。
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尽管阿塞拜疆政府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扫雷,但由于污染面积广泛且技术要求高,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显得尤为关键。官方多次呼吁全球团结协作,为人道主义扫雷、重建及康复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加速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生活秩序[4][5]。
此外,在和平进程即将签署之际,有关方面强调必须消除所有障碍,包括政治上的领土争议,并通过实事求是的数据推动谈判向前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区域稳定,也关乎无辜平民生命安全与未来发展的根基[4]。
未来展望:迈向无地雷世界
实现“无地雷”目标,是保障和平持久、安全回归家园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
– 持续强化国内扫除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深化国际合作:引入先进设备与经验,共享信息,提高透明度。
– 关注受害者救助:完善医疗康复体系,为伤残人士提供支持。
– 推动和平协议落实:解决政治障碍,实现冲突根源化解,为全面清理创造条件。
只有在国内外力量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消弭这场隐形杀手带来的阴影,让被战争撕裂的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让人民安居乐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久和平。
—
通过对阿塞拜疆当前面临的严峻人道挑战、政府积极应对措施以及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支持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出,要彻底根治战后遗留问题,不仅需要坚定决心,更需全球共同行动。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但充满希望的发展道路,每一步都承载着千万家庭对未来安宁生活的不懈期待。
:
[1] caliber.az
[2] www.bernama.com
[3] caliber.az
[4] azertag.az
[5] en.trend.az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