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为何应尽快批准《高海洋条约》
随着全球海洋资源日益紧张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国际社会对高海洋(即国家管辖区以外的公海区域)的保护需求愈发迫切。《高海洋条约》(High Seas Treaty)作为联合国框架下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书,旨在填补现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在高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不足。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沿海国家,其批准该条约不仅符合自身利益,也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高海洋条约的重要意义
当前,高海域涵盖了地球表面超过一半的面积,是众多珍稀生物和基因资源的重要栖息地。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些区域面临过度捕捞、非法捕鱼、环境破坏等严峻挑战。传统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确立了各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资源的主权,但对于专属经济区之外广阔无垠的公海外部尚未形成完善监管体系。
《高海洋条约》的出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白,它提出:
– 建立跨国协调机制,推动设立高效且具法律效力的保护区;
– 规范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确保开发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系统;
– 促进技术转让与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管理与监测能力;
– 公平分享来自高海外生物遗传资源带来的利益,实现共赢[1]。
这些措施将使得人类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深远而脆弱的大洋生态系统。
—
马来西亚批准该条约对本国及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
保障渔业资源与食品安全
马来西亚拥有丰富渔业资源,是数百万民众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随着近岸水域渔业压力加大,不少船只开始向远离陆地、更难监管的公海外迁捕捞。如果没有有效国际规则限制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捕鱼行为,将严重威胁鱼类种群恢复及生态平衡,从而影响食品供应链稳定[2]。
通过加入并执行《高海洋条约》,马来西亚可以参与制定并监督跨境渔业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过度捕捞风险,提高渔业可持续性。同时,该举措也能增强国家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更好维护本地区权益。
推动环保合作与科技共享
作为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在先进监测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高海洋条约》强调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这意味着马来西亚能够获得更多支持,用于加强对深远大洋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状况等关键领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1]。这不仅利于国内环保政策制定,也能促进区域间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维护航行自由与和平稳定
东南亚是世界上最繁忙且复杂的大型航运通道之一,包括南中国海南沙群岛周边水域均属于争议热点。在此背景下,《高海洋条约》所倡导基于规则、和平解决争端以及共同管理自然资源,有助缓解紧张局势,加强各方合作,为地区安全提供法律保障[2][3]。这对于依赖开放航道进行贸易出口如马来西亚尤为重要。
—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虽然批准该协议利大于弊,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障碍:
– 条款执行需要强大的行政协调能力以及财政投入;
– 部分国家可能出于战略或经济考虑持观望态度;
– 国际谈判进程复杂,需要时间达成共识;
对此,马来西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结语:迈向蓝色未来的新契机
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危机,高质量治理公共领域尤其是浩瀚无垠、高风险但潜力巨大的“蓝色经济”空间显得尤为关键。《高海洋条约》的实施标志着人类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大自然财富提供了制度保障。身处环太平洋战略要冲且拥有丰富自然资本的马来西亚,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率先批准并积极落实该协议,不仅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繁荣、充满希望的新蓝色世界。
:
[2] adrinstitute.org
[3] asean.org
[4] www.noonsit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