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经济二季度放缓:多重压力下的增长挑战
2025年第二季度,马来西亚经济增速预计进一步放缓。根据多家机构的调研和分析,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工业生产疲软以及贸易摩擦加剧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
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与现状
今年第一季度,马来西亚GDP同比增长4.4%,较去年第四季度的4.9%有所回落,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减速[3]。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均表现出增速放缓趋势,其中采矿业更是出现明显收缩。家庭消费虽保持稳健,但出口表现疲弱,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影响显著[3]。
进入第二季度,多项指标显示经济继续承压。工业生产指数(IPI)在5月份仅实现0.3%的同比增长,为17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大幅低于市场预期[4]。制造业尤其是电子电器行业产出减缓,同时石油化工、橡胶及塑料制品等领域也出现萎缩;采矿业则因天然气和原油产量下降而大幅收缩10.2%[4]。
—
贸易摩擦与出口压力加剧
美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已持续至今,并有可能于8月1日提升至25%,这将对马来西亚出口构成更大冲击[1]。尽管部分企业可能在关税上调前加快出货以规避成本,但长期来看,这种不确定性将削弱外需动力,进而拖累整体经济表现。
CIMB投资银行预测,在当前关税水平维持情况下,今年全年GDP增速约为4.3%。若关税升至25%,短期内或见出口激增,但随后贸易活动将明显降温,对国内投资及商业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使实际增长率低于基线预期[1]。
—
制造业与数字投资:亮点与挑战并存
尽管整体形势严峻,制造业仍展现一定韧性。在新工业主计划2030(NIMP 2030)推动下,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贡献达到957亿令吉,同比增长4.1%[2]。该行业支持了287万人就业,新创造岗位达5万个,中位数月薪上涨5.4%至2745令吉,有助于稳定内需并提升居民收入水平[2]。
此外,数字领域投资累计超过3107亿令吉,为市场注入活力,并带动9万多个就业机会。这表明政府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
内需支撑与政策应对
面对外部不利因素冲击,国内需求成为抵御风险的重要屏障。一方面,就业市场保持稳健,就收入相关政策支持家庭消费;另一方面,通过简政放权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改革措施,也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韧性提升[2][3]。
中央银行维持利率不变,以平衡通胀控制与刺激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密切关注全球贸易形势变化,以便适时调整宏观政策应对潜在风险。[3]
—
总结:复杂环境中的谨慎乐观
2025年第二季度马来西亚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工业产能不足以及全球需求疲软。然而,在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内需相对稳定支撑下,总体仍具备一定抗压能力。
未来走势高度依赖中美贸易谈判结果及全球宏观环境变化。如果美国提高关税,将引发短暂波动甚至衰退风险;反之,则有望为出口恢复提供空间。同时,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是确保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应密切关注各项数据动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稳健且包容性的经济成长路径。
:
[1] www.thevibes.com
[2] www.humanresourcesonline.net
[3] www.mckinsey.com
[5] news.futunn.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