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马来西亚财政赤字为何“失守”?
2025年,马来西亚的财政赤字预计将小幅收窄至GDP的4.0%,但这一数字仍高于政府此前设定的3.8%目标[1][2][5]。表面上看,这是“进步”,实则暗藏隐忧——政府支出依然高企,收入增长乏力,预算纪律面临严峻考验。在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摩擦加剧、国内通胀低迷的多重压力下,马来西亚的财政健康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式的挑战。
现状:赤字微降背后的真相
根据BMI(Fitch Solutions旗下机构)最新报告,马来西亚2024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4.1%,2025年预计降至4.0%,降幅仅为0.1个百分点[1][2]。这一“微调”远未达到政府年初制定的3.8%目标[5],凸显出政府在控制支出与刺激经济之间的两难。
财政收入端:为拓宽税基,马来西亚政府自2025年7月起扩大销售与服务税(SST)覆盖范围,新增金融、私人医疗等服务类别,税率调整为6%-8%[4]。此举理论上可增加国库收入,但实际效果尚待观察。毕竟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GDP增长预期仅约1.4%)[4],增税可能抑制消费与投资活力。
财政支出端: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如美国对马商品加征24%关税导致出口承压)[3],政府仍需维持基建、民生等领域的公共开支以稳定内需。然而,“钱从哪来”成为难题——若税收增收不及预期,“寅吃卯粮”便难以避免。
深层分析:为何预算目标屡屡失守?
外部冲击下的被动防守
全球贸易环境恶化是重要诱因。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冲击马来西亚石油、化工、电子等支柱产业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大幅缩水(从一年前的155亿令吉骤降至8亿令吉)[3]。出口疲软不仅拖累经济增长,也削弱了外汇储备与财政收入基础。
与此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动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叠加,进一步压缩了马来西亚的政策空间。外部风险传导至国内经济后,“稳增长”压力迫使政府不得不维持较高支出水平。
内部改革的步伐与局限
扩大SST覆盖范围是近年来少有的结构性改革尝试[4]。然而:
– 增税覆盖面有限:新增服务行业虽能带来一定收入增量
:
[1] www.moomoo.com
[2] news.futunn.com
[3] www.ainvest.com
[4] www.aminvest.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