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马贸易谈判受非关税壁垒阻碍的背景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马来西亚出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此举引发了两国间紧张的贸易局势。美国此轮加征关税,部分原因是针对所谓“关税及非关税政策和贸易壁垒”的回应,旨在纠正双方长期存在的贸易不平衡问题[1][3]。然而,除了直接的关税外,更为复杂且难以突破的是非关税壁垒,这成为美马贸易谈判中的主要障碍。
非关税壁垒具体表现及影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2025年报告指出,美方企业在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时,不仅面临高额进口关税,还遭遇多种非关税限制。这些包括但不限于:
– 严格且超出国际标准的清真认证要求:美国指出马来西亚对清真产品标准设置过高,需要专门设施和程序,这增加了美国产品进入难度[5]。
– 对酒类、家禽等特定产品实施复杂审批和限制措施[4]。
– 其他技术性法规、检验检疫程序以及许可制度的不透明或繁琐流程。
这些非关税措施往往隐蔽且难以量化,但却实质上限制了美国商品在马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剧双方摩擦。
马来西亚立场与应对策略
面对25%新加征的高额进口关税以及持续存在的非关税壁垒,马来西亚政府表现出坚定而审慎态度。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郑则仕强调,在多轮谈判中,吉隆坡坚持其国家利益“红线”,不轻易妥协,同时仍保持开放态度,希望通过建设性对话达成互利共赢协议[2][3]。
具体而言:
– 马方承诺继续与美方进行诚意磋商,以澄清新征收率带来的影响,并寻求降低实际负担的方法。
– 强调维护双边长期经济合作关系的重要性,相信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有助于促进两国就业和增长。
– 积极利用即将到来的8月1日谈判截止日期前窗口期,加快推进全面协议框架讨论,以期缓解当前紧张局势[1][2][3]。
非关税壁垒为何成为核心矛盾?
相比简单明了的进口加征率数字,非关税壁垒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其根源涉及国家安全、文化规范(如清真认证)、产业保护等多重因素。这使得解决方案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调整,更牵涉法律法规修订及跨部门协调。此外,美国方面似乎并无明确合理解释为何单独提高对马来西亚出口商品的新一轮加征率,这反映出政治博弈色彩浓厚,也使得谈判更加棘手[2]。
展望:突破瓶颈需创新思路
要打破当前僵局,美马双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 增强透明沟通机制:明确各项非 tariff 措施背后的具体考量,通过技术层面交流减少误解。
– 推动标准互认与简化认证流程:尤其是在敏感领域如清真食品,加强合作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新标准体系。
– 扩大经贸合作范围,实现利益共享:例如鼓励制造业转移或投资联动,为减免部分制裁创造条件,从而换取更宽松市场准入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隐藏在表象之下、阻碍自由流通的大山,实现两国经贸关系的新飞跃。
—
结语——挑战中孕育机遇
美马之间因“非”字起波澜,不仅体现全球化时代下国际规则协调之难,也凸显不同文化经济体融合过程中的摩擦不可避免。但正是在这样的磨合中,两国才有机会深化理解,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更公平合理的合作模式。未来若能跨越这道看似无形却坚固屏障,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自由贸易树立典范,也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
:
[1] www.scmp.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