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昌明盛会:民心相连共绘繁荣
多元服务暖人心
斗湖市议会广场化身惠民枢纽,三天内汇聚联邦与州政府20余个部门,打造”一站式”便民平台。国民登记局的流动服务车前排起长队,工作人员现场为原住民办理迟报生证明;贸易部的”爱心销售”摊位前,家庭主妇玛蒂娜用半价购得5公斤装食用油;农业部的市集上,当地农民阿布首次通过政府渠道销售自种榴莲。这种零距离服务模式,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民众笑脸。
创业星火可燎原
创业展区成为人气焦点。25岁的残疾青年阿里夫在TEKUN融资柜台获得2万令吉启动资金,他的椰壳手工艺品网店即将上线;海鲜加工厂主莎拉通过中小企业配对,成功与吉隆坡超市签订供货协议。现场设置的”创业诊疗室”由成功企业家坐镇,为200余人提供商业计划指导。职业嘉年华更吸引3000人次咨询,其中东海岸青年占比超六成,填补了当地就业服务空白。
文化纽带聚合力
夜幕下的文艺汇演成为多元文化展演场。巴夭族传统舞蹈《浪尖上的渔歌》与现代街舞同台碰撞,华裔少年用客家山歌演绎《团结之歌》,获得首相安华击节赞赏。音乐会压轴环节,马来摇滚传奇Awie与沙巴原住民乐团即兴合作,台上台下万人合唱,文化交融的暖流驱散了雨季凉意。这场视听盛宴创下斗湖近年露天演出规模之最。
阳光照进东海岸
闭幕式上,首相亲手启动的昌明太阳能计划颇具深意。首批500户长屋将安装光伏系统,既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难题,又培训当地青年成为新能源技工。沙巴乡村市集升级项目中,斗湖的咸鱼加工坊获得智能烘干设备,产能提升三倍。这些”造血式”帮扶突破传统福利模式,正如安华致辞强调:”给渔网不如教织网,昌明的真谛是点燃希望。”
向心而行方致远
当首相与民众共跳传统竹竿舞的画面传遍社交网络,这场盛会已超越活动本身的意义。从身份证办理到明星演唱会,从创业贷款到太阳能板,政府服务的多维触角精准捕捉民生痛点。正如参展公务员诺拉所言:”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签到表上的数字,更是老妇人办理孙子出生证时颤抖的双手,是青年拿到聘书时的泪光。”这些鲜活细节,正是昌明理念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