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厩到市集:一座百年赛马场的华丽转身
当马蹄声变成市集声
在马来西亚霹雳州的怡保市,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赛马场正在经历一场令人惊叹的蜕变。曾经回荡着马蹄声和欢呼声的霹雳赛马俱乐部,如今正将闲置的马厩改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怡保马厩市集。这不是简单的建筑改造,而是一次关于城市记忆、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的完美融合。
百年建筑的现代新生
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霹雳赛马俱乐部的马厩建筑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这些曾经容纳数百匹赛马的空间,见证了无数激动人心的比赛时刻。如今,这些砖石结构的老建筑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改造团队没有选择推倒重建,而是巧妙地保留了马厩原有的建筑特色——拱形门廊、高挑的屋顶、宽敞的通道,这些元素都成为新市集独特的空间语言。
设计师们特别保留了马厩标志性的彩色门扇,这些曾经用来区分不同马匹”房间”的彩色门板,现在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视觉纽带。漫步在市集中,游客仍能感受到当年赛马场的氛围,只是现在这里不再有马匹的嘶鸣,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商家的叫卖声。
空间功能的创造性转换
改造后的马厩单元被赋予了多样化的商业功能。每个马厩单元大约15-20平方米,正好适合小型商户入驻。设计师将原本用于饲养马匹的空间改造成:
– 农产品摊位:展示当地新鲜蔬果和特色食品
– 手工艺作坊:本地匠人现场制作传统工艺品
– 美食档口:提供怡保地道小吃和饮品
– 文创空间:年轻设计师展示创意产品
– 文化展区:讲述赛马场和怡保城市的历史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在中央通道上方加装了竹制遮阳棚,既解决了热带阳光直射的问题,又营造出一种自然质朴的氛围。这种设计既尊重了建筑原有的工业风格,又为市集增添了温馨的市井气息。
社区经济的创新实验
“收入分成”模式打破创业壁垒
怡保马厩市集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其独特的商户入驻模式。与传统的固定租金不同,这里采用”收入分成”的方式——商户只需支付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场地使用费。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让许多资金有限但创意无限的本地小商家有了展示的舞台。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有三大优势:
一位入驻的年轻咖啡师表示:”以前开店的第一个月租金就可能压垮我,现在我可以先用心做好咖啡,等有了顾客再分享收益,这种模式对我们创业者太友好了。”
培育本土品牌的孵化器
马厩市集特别注重扶持本地特色品牌和传统工艺。在商户筛选上,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市集还定期举办”本土品牌日”活动,邀请市民认识和支持本地企业。这种聚焦本土的策略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也为本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一位经营了30年的咖喱粉店家感慨:”没想到我们的传统调味料能在这么时髦的地方卖,年轻人现在更愿意了解这些老味道了。”
文化传承的现代表达
从赛马文化到城市记忆
霹雳赛马俱乐部转型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如何处理其丰富的赛马文化遗产。项目团队没有简单地将这段历史封存,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赛马文化继续在市集中”活”下去。
市集内设置了多个互动展示区:
– 历史照片墙:展示赛马场百年变迁
– 声音装置:还原当年赛马现场的声效
– 文物展示柜:陈列马具、奖杯等实物
– 数字导览:通过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
每周六上午,市集还会组织”历史漫步”活动,由老员工带领游客参观并讲述赛马场的故事。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年轻一代能够直观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多元活动的社区客厅
马厩市集不只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运营方规划了丰富的日常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游客,更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位经常带孩子来参加手工艺活动的母亲说:”这里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周末固定节目,孩子可以学东西,我们能认识邻居,比逛商场有意义多了。”
城市更新的启示录
历史建筑活化的成功样本
怡保马厩市集的改造为历史建筑再利用提供了一个教科书级的案例。它成功的关键在于:
这种改造思路比简单的”博物馆式保护”或”推倒重建”都更有生命力。建筑评论家指出:”这个项目证明历史建筑可以不死气沉沉,它们完全能够充满活力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
马厩市集的成功还体现在它对整个怡保城市更新的带动作用。项目周边原本沉寂的老城区开始出现新的咖啡馆、精品店和艺术空间,形成了一个以马厩市集为核心的文化商业圈。
这种”针灸式”的城市更新——通过关键节点的改造激活整个区域——比大规模拆迁重建更温和、更可持续。城市规划专家评价:”它没有改变城市肌理,而是为老城区注入了新能量,这种更新方式值得推广。”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让市民重新认识了老建筑的价值。一位参与改造的建筑师说:”现在经常有市民来问我们能不能帮他们改造家里的老房子,这种对城市遗产的自豪感是最宝贵的收获。”
尾声:关于未来的想象
站在马厩市集的中央广场,看着孩子们在历史建筑间奔跑嬉戏,老人们坐在保留原样的马厩门前喝着传统咖啡,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创意市集——这一幕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历史的活态传承”。
怡保马厩市集告诉我们,城市更新不是要抹去过去,而是要让历史与当代展开对话;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要为老故事找到新听众。当一栋老建筑能够同时承载记忆与梦想,它就不再只是砖石构筑的空间,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生命体。
这座百年赛马场的华丽转身,或许能为更多面临转型困境的历史场所提供启示:在变化中坚守本质,在创新中延续文脉,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