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暴前夜:RTX 4090 D的“中国特供”身份
要理解RTX 4090 D的境遇,需要先回顾一下它的诞生背景。2023年10月,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了对华出口先进计算芯片的管制措施,这直接导致英伟达旗下的旗舰显卡RTX 4090在中国大陆市场面临禁售。RTX 4090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在游戏和AI计算领域都备受青睐,禁售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市场的恐慌,第三方平台的RTX 4090存货价格随之暴涨。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英伟达迅速推出了专供中国大陆市场的“阉割版”显卡——RTX 4090 D。这个“D”据说是代表“Dragon”(龙),寓意龙年。相比RTX 4090,RTX 4090 D在CUDA核心数量、Tensor核心数量、RT核心数量和总功耗上有所削减,以符合美国的出口管制要求。尽管如此,英伟达表示RTX 4090 D的设计完全遵循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规定,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广泛接触”。
RTX 4090 D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高端显卡市场的燃眉之急。虽然性能有所降低,但它依然是当时中国大陆地区能买到的最强游戏显卡,对于发烧级玩家和一些轻度AI任务而言,仍是最佳选择。其官方首发价格与RTX 4090相同,为12999元起。
暗流涌动:停供传闻与价格异动
然而,好景不长,最近关于RTX 4090 D暂停供货的消息开始流传。据报道,英伟达已正式通知中国显卡厂商暂停RTX 4090 D的供货,已下单但未交付的芯片也被取消。这一消息如同导火索,迅速点燃了市场,电商平台上的RTX 4090 D价格在短短三天内出现了惊人的暴涨,普遍涨至2.8万到3.9万元,甚至更高,许多商品链接显示无货,闲鱼等二手平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受此影响,其他高端显卡如RTX 4080等型号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停供和价格暴涨的消息甚嚣尘上,但其最主要的信源似乎都指向了国内某个论坛的一个帖子。一些知名的科技媒体也对暂停供货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可能存在“卡商和代理前期囤货太多,要‘涨价去库存’”的可能性,甚至有媒体将相关文章标记为“谣言”。
多方博弈:美国管制、市场需求与商业策略
RTX 4090 D的出现本身就是美国出口管制下的产物,而此次停供传闻和价格暴涨,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博弈。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是影响英伟达对华供货的根本原因。管制政策的不断变化和收紧,使得英伟达在向中国市场提供高性能芯片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虽然RTX 4090 D是为了符合现有规定而推出的,但未来的政策走向仍然不明朗,这可能导致英伟达在供货策略上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
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是推高价格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高端游戏还是AI领域,中国市场对高性能显卡的需求都十分旺盛。一旦供货出现问题,有限的货源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市场炒作和囤货行为
在信息不透明和供需失衡的情况下,部分代理商和黄牛可能会借机囤积居奇,通过制造供货紧张的假象来推高价格,从中谋取暴利。
英伟达自身的商业策略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英伟达需要在遵守出口管制的同时,平衡全球市场布局和利润。停供的具体原因,除了外部政策压力,也可能与其内部的产品规划、产能分配等因素有关。
未来展望:何去何从
RTX 4090 D的停供传闻及其引发的价格异动,再次凸显了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中国消费者和相关产业而言,这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端显卡的获取难度和成本增加
对于需要强大显卡进行游戏、内容创作或AI研究的用户来说,不得不面对高昂的价格甚至无货的困境。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个人用户的体验。
国产显卡的发展机遇
在外部限制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半导体公司有望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虽然目前国产显卡在高端游戏和训练场景下与英伟达仍有较大差距,但在AI推理、边缘计算等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未来的竞争格局,或许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冰与火之歌: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RTX 4090 D的遭遇,可以说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和市场博弈的一个缩影。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保持理性至关重要。盲目跟风“追高”存在巨大风险。如果不是急需,或许“等等党”依然是比较稳妥的选择,期待未来市场趋于稳定或有新的替代方案出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外部的限制或许会带来短期的阵痛,但也可能激发内部的创新和活力。希望未来中国市场能够拥有更多元化、更稳定的显卡供应,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