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与美国关税谈判:技术保障的博弈
谈判桌上的核心关切:技术安全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格局下,马来西亚与美国之间的关税谈判备受关注。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部长东姑扎夫鲁的最新表态,揭示了这场谈判背后的关键症结之一:美国对于其敏感技术“落入不受欢迎之手”的深切担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贸易税率调整,更是地缘政治、技术主导权和供应链安全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博弈。
东姑扎夫鲁部长指出,在美国要求撤销对马来西亚商品征收关税的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确保其敏感技术安全是双边讨论的一个关键点。美国希望防止其技术被滥用或转移到受出口限制的第三方手中。这意味着,美国担心某些进入马来西亚的关键技术,特别是芯片等敏感产品,可能被转运或走私到其他国家,甚至其使用方式也受到美方关注。
这一要求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其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半导体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以维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国家安全。这种担忧在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变得尤为突出,美国希望通过贸易谈判等多种手段,构建一道技术“防火墙”,防止其核心技术流向其认定的竞争对手或潜在风险方。
不仅仅是技术:美国的其他诉求
除了技术保障,扎夫鲁部长还透露了美方的其他几个重要诉求。这构成了马美关税谈判的整体框架。
首先,贸易逆差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根据美方数据,美国对马来西亚存在约2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被美方视为不利因素。因此,美方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其次,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美方提出的议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报告中提及了马来西亚的一些非关税壁垒,例如清真认证流程耗时过长等问题,美方认为这些方面有改进空间。
最后,美国还希望马来西亚增加在美国的投资,以支持美国的产业发展。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关联投资公司已在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进行了大量投资,但美方似乎希望看到更多直接投资流向其战略性产业。
这些诉求共同构成了美国在与马来西亚进行关税谈判时的议程。美国希望通过谈判,不仅解决关税问题,更在贸易平衡、市场准入、技术安全和投资等多个层面实现其战略目标。
马来西亚的回应与立场
面对美国的诉求,马来西亚的态度是谨慎而坚定的。东姑扎夫鲁部长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会基于事实,不会屈服于压力。马来西亚的目标是争取零关税,或至少大幅降低目前24%的对美商品关税。
马来西亚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回应美方的关切。例如,为了防止第三方国家利用马来西亚作为转运站,将商品“洗产地”后出口到美国以逃避关税,马来西亚政府决定收回商会签发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的权力,自5月6日起由投资、贸易及工业部统一签发。这一措施旨在加强对出口产品的监管,回应美方关于产品来源和转运的担忧。
关于技术保障问题,马来西亚也表达了愿意加强对高阶/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的监控,并与美国洽谈签署“技术安全协议”,以争取马来西亚制造、由美国企业出口至美国的半导体及电子产品获得关税豁免的可能性。
扎夫鲁部长强调,马来西亚珍视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但作为开放的贸易国,也珍视与其他贸易伙伴(包括中国)的关系。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依然强劲,并且正在积极寻求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这表明马来西亚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致力于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和贸易政策。
谈判前景与潜在影响
马美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由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秘书长(贸易组)领导的代表团与美国贸易代表署助理进行线上谈判。这场谈判的结果将对马来西亚的出口产业,特别是电子电器和家具等受关税影响的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对技术安全的强调,也预示着未来全球贸易和技术合作将更加注重安全和可控性。各国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需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挑战。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如何在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满足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安全要求,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此外,美国提出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问题,也提醒马来西亚需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减少贸易摩擦。
总结
马美关税谈判不仅仅是关于关税税率的讨论,更是两国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战略层面的互动。技术保障作为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凸显了当前全球贸易中技术因素日益重要的地位。马来西亚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应对外部压力之间寻求平衡,以期在这场复杂的谈判中取得有利的结果。这场谈判的进展和最终结果,无疑将对马美双边关系以及区域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