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罗盘
全球经济的巨轮在保护主义的暗礁前摇摆不定,身处东南亚要冲的马来西亚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力量的冲击与选择的困境。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不仅直接影响着贸易格局,更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连锁反应。在这场风暴中,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发出了清晰的呼吁:促进本土消费,坚持独立自主。这不仅是马来西亚应对当前挑战的策略,更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变局中寻求立足的缩影。
关税阴影:全球贸易体系的裂痕
美国对多个国家征收关税,特别是针对中国商品大幅提升关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总计将达到54%,远高于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征收的水平。尽管并非贸易战的直接主要参与者,马来西亚也感受到了压力。美国已对马来西亚征收了24%的关税。这种单边行动正在打破既有的全球供应链,并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美国的关税措施背后复杂的计算方式,似乎与贸易顺差、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因素有关。这种单边行动正在打破既有的全球供应链,并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马来西亚的贸易部长也警告,美国关税的增加可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和外国投资产生中长期影响,尽管24%的关税率相对一些邻国“温和”。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除半导体等少数豁免产品外,马来西亚对美国出口的许多其他行业,如机械设备、家具、橡胶和塑料等都将受到冲击。
本土消费:抵御外部风险的内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安瓦尔总理强调促进本土消费,这被视为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当外部需求因关税壁垒而减弱时,强大的国内市场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维持经济运转。这也是许多受全球贸易波动影响的国家正在积极探索的策略,例如多样化出口市场、降低关税以及支持国内产业等。
对于马来西亚而言,提升本土消费不仅是经济应对策略,也与提高国民福祉息息相关。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关联投资公司(GLICs)已集体实施了生活工资政策,确保所有永久性马来西亚雇员的收入高于国家门槛。将基准生活工资设定在每月约3100令吉,高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有助于提升国民购买力,刺激本土消费。这项举措旨在确保经济增长具有包容性,并切实提升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水平。
独立自主:在夹缝中寻求平衡
安瓦尔总理强调马来西亚必须保持独立自主,这反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力量博弈中的共同心声。面对大国竞争,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然而,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其经济模式高度依赖贸易,与美国和中国都保持着重要的经济联系。2023年,马来西亚的贸易占GDP的比重高达130%。在过去二十年中,大量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外国投资涌入,推动了其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发展。因此,过度倾向任何一方都可能使其失去来自另一方的投资和市场准入。
东盟作为一个区域组织,也普遍秉持独立自主、不选边站队的原则。马来西亚作为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正积极协调东盟成员国的立场,寻求在应对美国关税问题上形成共同阵线,并通过双边谈判寻求更有利的条件。这种“以东盟为中心”的自主性原则,有助于区域整合,并为大国关系的和解与改善创造条件。
挑战与机遇:危机中的转型升级
尽管美国关税带来了挑战,但也可能促使马来西亚等国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过于依赖出口原产品,对本地经济效益提升有限。中国在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中,已提出将部分原产品加工程序或技术转移到原产地,这既能协助中国保持原料供应稳定,又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这为马来西亚提供了深化与中国合作、提升本土产业价值链的机遇。
此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马来西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东盟地区拥有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充沛的劳动力资源,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如马中关丹产业园,可以为马来西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前路展望:韧性与合作并行
安瓦尔总理的呼吁,是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风暴中寻求稳定与发展的缩影。促进本土消费,增强国内经济的韧性;坚持独立自主,在复杂国际关系中保持战略灵活性。这些策略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马来西亚应对当前挑战的罗盘。
未来,马来西亚需要在提升本土消费能力的同时,继续优化出口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在保持独立自主立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是挑战,也可能是马来西亚借机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但对于有着灵活务实传统的马来西亚而言,审时度势、内外兼修,方能在风雨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