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表象
三月,对于亚洲的贸易而言,仿佛经历了一场短暂而绚烂的繁荣。然而,这股强劲的势头并非预示着持久的春天。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表示,亚洲三月创纪录的贸易表现不太可能持续下去,这波“关税驱动”的贸易激增,更像是一场在潜在贸易壁垒生效前,企业采取的“提前行动”。
让我们先来看看三月的数据。马来西亚在三月份的总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498.9亿令吉,出口额也创下1373.1亿令吉的三月新高,贸易顺差同比激增94.4%,达到247.2亿令吉,创下自2023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泰国的出口也在三月创下三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17.8%。全球贸易在2024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3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3.7%,其中服务贸易增长了9%,商品贸易增长了2%。东亚和南亚地区是发展中经济体中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尽管全球贸易总体增长,但势头在2024年下半年有所放缓。
这些数字无疑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对亚洲乃至全球贸易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在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和微妙的动因。
潜藏的动因
东姑扎夫鲁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三月贸易激增的深层原因。他认为,三月贸易额异常之高,是因为企业正在为即将生效的关税做准备。换句话说,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加征的关税成本,企业选择了提前出口或储备商品,从而在短期内推高了贸易数据。
这种“前置”行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体现。例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暂停部分关税上调,但大幅提高了对中国商品的征税,这促使中国企业可能将商品转移到其他市场,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为了规避关税而提前出口。野村证券的经济团队认为,面对美国更高的关税,亚洲经济增长在未来几个月将急剧放缓,而关税担忧已经导致对美出口的前置,这种趋势现在可能会减弱。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贸易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日本在三月份的工业生产环比下降,部分原因是关税对经济的冲击。虽然日本汽车制造商可能为了应对美国对外国制造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减产,而不是选择前置,但这同样反映了关税对贸易决策的影响。
未来的不确定性
正是由于这种“前置”效应,东姑扎夫鲁对三月份的贸易动能能否持续持怀疑态度。他指出,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最新预测来看,并不支持这种高增长势头。全球地缘经济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政策和贸易争端都可能在2025年带来潜在的贸易中断。
此外,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数据也显示出放缓的迹象。马来西亚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低于预期,即便是在受到美国关税影响之前。分析师认为,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可能会降息以刺激增长,尽管央行表示会考虑货币政策以外的手段来应对关税影响。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预测今年的总贸易增长目标为5%,低于去年的9%,这正是考虑到关税和贸易战等潜在挑战。
中国经济虽然在2025年第一季度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但势头已经显示出压力迹象:4月份制造业活动出现收缩,这是美国新关税和全球需求减弱开始对中国经济复苏构成压力的第一个明显迹象。新出口订单大幅下降,进一步指向外部贸易压力。
应对之道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下行压力,亚洲国家需要积极适应和调整。多元化出口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加强区域内贸易合作以及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都将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例如,中国正在努力使其出口多样化,转向非美国市场。马来西亚也在与美国进行沟通,希望降低关税税率并扩大出口商品的豁免清单。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和印度,由于国内需求占GDP的比重较高,受美国关税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
亚洲国家还需要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的投资。马来西亚在2024年第一季度批准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13%,显示出其吸引投资的潜力。然而,如何将这些批准的投资转化为实际的项目落地,并为当地企业和就业带来机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结语
三月亚洲贸易的繁荣更像是在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下的一次“抢跑”。虽然短期内的数据令人欣喜,但长期来看,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亚洲国家需要保持警惕,未雨绸缪,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合作,才能在未来的风浪中行稳致远,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这场“三月传奇”也许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但它提醒我们,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适应和创新才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