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拨开迷雾,直击军队“霸凌”现象
军队,一个象征着纪律、荣誉和力量的集体,本应是保家卫国、守护人民的坚强后盾。然而,近年来,有关军队内部“霸凌”现象的报道却屡见不鲜,令人震惊和痛心。如何有效区分纪律培训与霸凌行为?国防部设立相关机制又意味着什么?这不仅关乎军人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形象。
何为“霸凌”?界定清晰是关键
“霸凌”,这个词汇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一种以力量不对等为基础,通过言语、行为或社交关系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持续性的攻击或骚扰的行为。在军队环境中,霸凌往往披着“训练”的外衣,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
如何区分正常的纪律训练和不可接受的霸凌行为?
这需要一套清晰、明确的标准。纪律训练旨在提高士兵的军事技能、服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手段和方式必须符合规范,尊重士兵的人格尊严,不得带有侮辱、虐待或伤害性质。而霸凌则往往超出训练的必要范围,带有个人恩怨、权力滥用等色彩,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严重伤害。
区分的关键在于:
- 目的性: 训练是为了提升能力,而霸凌是为了满足施暴者的个人欲望。
- 合理性: 训练内容和强度应与岗位要求相符,而霸凌则往往超出合理范围。
- 尊重性: 训练应尊重士兵的人格和尊严,而霸凌则带有侮辱和虐待性质。
国防部出手,机制建立意义深远
面对军队内部可能存在的霸凌问题,马来西亚国防部副部长阿德里强调,该部设有内部机制,包括特别委员会,以区分纪律培训和霸凌行为,并依法处置涉案人员。这一举措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表明立场,零容忍: 国防部明确表明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传递出维护军人权益、净化军队环境的决心。
- 制度保障,有法可依: 设立内部机制,意味着对霸凌行为的调查、处理有了制度保障,不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震慑作用,防微杜渐: 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置,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警示潜在的施暴者,防微杜渐,遏制霸凌行为的蔓延。
- 提升形象,凝聚军心: 通过打击霸凌行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军队文化,能够提升军队形象,增强军人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
当然,机制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执行,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这需要: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军人对霸凌行为的认识,明确其危害性和法律后果,鼓励受害者勇敢举报。
- 完善举报机制: 建立畅通、保密的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的权益,鼓励知情者提供线索。
- 严格调查处理: 对举报案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不偏袒、不包庇,确保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 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对部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霸凌行为的发生。
防止霸凌,多管齐下才能奏效
除了国防部设立的内部机制外,防止军队霸凌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 提升军官素质: 加强对军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其能够有效识别和制止霸凌行为。
-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 为军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排解情绪,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霸凌行为。
- 加强军人之间的沟通: 鼓励军人之间进行坦诚、有效的沟通,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引入第三方监督: 邀请社会人士、专家学者等参与军队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提高军队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重塑军队文化,守护钢铁长城
军队是国家的脊梁,军人是国家的骄傲。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霸凌行为玷污这支光荣的队伍。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军官素质、引入第三方监督等措施,我们可以重塑军队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军营环境,守护国家的钢铁长城。
只有当每一位军人都能在安全、尊重的环境中服役,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军人的尊重,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打造一支更加强大、更加光荣的人民军队而奋斗!